第177章(第2/4頁)

楊縣令太太道:“可不是,就是這個理。”

楊校尉太太和呂太太也陪笑著,她們對秦秋芽是沒有想法的,楊校尉家的兒子今年才十歲,呂大偉和呂小偉是雙胞胎,今年才九歲。如果要說有想法,和秦思芽倒是有可能。

也許是楊縣令太太提到了秦秋芽的婚事,她們都不約而同的想起了秦思芽。姑娘比哥兒大個一兩歲沒什麽,相反,女人年紀稍大些,生孩子也好,所以,她們倒是都打起了秦思芽的主意。不過,兩人也沒有表現出來。

而楊縣令太太對秦秋芽也就提了一嘴,之後也沒有提起。不過大家心裏也有數,提了一嘴,就是有接下來的意思,只不過明面上沒說。

等晚宴散了之後,大家各自回去了。

楊縣令太太和楊縣令坐在回去的馬車上,楊縣令太太道:“今日女眷那邊,我見到了秦將軍的家人,可都是些實實在在的人,看著都面善,極好相處。”

楊縣令挑眉:“你怎的跟我說起了這些?”這女眷的事情,同他何幹?

楊縣令太太道:“秦將軍家人口簡單,且都是老實人家,他家中有一堂妹,今年十三歲,準備說親了。”

楊縣令聽了,沉思了一下:“你是要給我兒和秦將軍的堂妹說親?”

楊縣令太太道:“我兒今年十五了,且你也不準備讓他考科舉,雖說你現在可以庇佑他,但到底……我想為他找一房善良樸實,有能成為他靠山的嶽家。其實,秦將軍嫡親的妹妹最是合適,雖然今年只有十歲,但我兒等一等也無妨。可我們家中這樣的情況,秦將軍定然是不會把嫡親的妹妹嫁到我們家的,所以,我們退一步,選秦將軍的堂妹,你覺得如何?”

楊縣令沉默了。其實,他是希望兒子考科舉的,他進士出身,自然也希望兒子能考上進士。可是為了兒子的安全,為了楊家的安全,只能委屈兒子了。楊家人目前不好到皇上面前路面,最好是距離京城越遠越好。所以,兒子最大的成就,只能止步於秀才了。考個秀才,至少在雲襄縣這一畝三分地,哪怕將來他去了,兒子也有個臉面在這裏過下去。

他們楊家人要想再科舉,只能是三代後了。

但他妻子說到了秦家的婚事上,他也有些意動。秦家如今正在雄起,如果兒子和秦將軍的堂妹定了親,秦將軍又是杜大人的學生,那兒子是不是……可以科舉了?將來就算有人拿楊太傅家的事情說事,有杜大人和秦將軍做兒子的後盾,應該也沒事。

楊縣令太太見楊縣令沉默,便知道他在想了。當娘的,怎麽能不為兒子考慮一二呢?

且不說楊縣令家心動這件事,就是楊海燕洗了澡,和秦放一起躺在床上,也提起了這件事:“相公,今日楊太太於我說起了秋芽的親事,楊縣令雖然不錯,楊太太也不是那等難相處的人,但如果把秋芽嫁到楊家,我是不贊成的。”

秦放一愣:“該不會你想多了吧?也許楊太太想做個媒人。”

楊海燕道:“我也只是一說。因為奪嫡的事情,楊太傅家被株連,楊縣令家雖然沒事,但是保不準以後會怎樣。”雖然小說裏沒有提到楊縣令一家,但現在秦放走了官路子,任何會影響到秦放的事情,在能避免的時候,她都想避免。她本來就是楊太傅家出來的,這身份已經夠敏感了。如果秦家和楊家再有其他的關系,那就要當心小人了嘴雜了。

秦放道:“這種事情得三叔和三嬸拿主意,你同他們提一提便是。”

說起三嬸,楊海燕想起了秦母的話:“其實今兒阿母同我提起過,她說三叔三嬸想在你的下屬中,找一個好的小夥子,來配秋芽,你覺得陶山怎麽樣?”

陶山?

秦放聽了,徹底愣住了。他還真的沒有同下屬做媒的打算,不過聽他媳婦一提,他倒是覺得也可以。比起楊縣令家,他覺得陶山更好。陶山跟著他,以後他調任去了哪裏,陶山都一起去,這樣秋芽也會一起,他更加能照看著一點:“我明兒問問陶山。”

楊海燕道:“問的時候,也得把秋芽的事情說清楚,尤其是她是要招婿的……如果招婿不成,也可以和男方約定,兩人生的第一個孩子不論男女都跟著秋芽姓秦,這樣也算為三叔留下一個念想。”

秦放一聽,覺得也有道理:“行,我同他說一說。燕燕……良辰美景,今日又是好事連連,你是不是也該祝賀祝賀為夫?”

楊海燕送了他一個白眼:“我今日為你忙了一天了,難道還不是祝賀?”

秦放輕笑,馬上轉了口風:“燕燕累了一天了,那為夫來為燕燕按摩。”他今天是真的高興,因為高興,也多喝了幾口就。甚至秦放覺得,他這輩子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出息過。就是被封為正五品武德將軍的時候,他都覺得不如今天。“燕燕,我今天很高興。”他從床上坐起,拉著她的手,給她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