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苗村長道:“不僅僅是番薯幹, 還有土豆幹、蘿蔔幹、菜幹、玉米粒,我們也沒有辦法,別的東西容易壞掉, 只有這些東西曬幹了能儲存。”

楊海燕問:“說起來, 論儲存的話, 肯定是大米最好,你們怎麽不種稻谷?”

苗村長道:“因為雲襄縣這邊幹旱的季節比較多。水源不足, 而且我們這邊是地居多, 田少。雖然底可以改成田, 但是要迎水進田的話, 並不簡單,也不容易。”

楊海燕雖然是從農村長大的,但是她十五歲時太婆去世, 就一個人過了。太婆留給她的田地是村裏人在種,田裏的稻谷豐收之後, 人家會給她兩成,算作租金。地的話, 她想要吃蔬菜了,可以去人家地裏頭拔。所以不管是種地還是種田,她都是一竅不通的。

說起來, 她懂的也就是網上流行的那些。因為是獨居的,所以在生活鹹淡之余,就會好奇的研究一些東西。比如手工活之類的, 人總是需要找事情來打發時間。

楊海燕:“那你們平時種的最多的是蘿蔔、土豆、番薯、青菜?”

苗村長道:“是的, 然後曬蘿蔔幹、土豆幹、番薯幹、青菜幹。”

楊海燕想了想,蘿蔔和青菜暫且不說,但是土豆和番薯還有一個更加好的保存法子, 比土豆幹番薯幹還要好保存。那就是……土豆粉和番薯粉。番薯和土豆就算放在幹燥的地方,也存不了一年,但是土豆粉和番薯粉不同啊,就是放過兩三年也不會壞掉,最多長蟲子,可經常拿出來曬,也不會長蟲子。而且,人家米蟲都在吃的。

突然,楊海燕眼睛一亮,雲襄縣的番薯和土豆是一文錢兩斤,但是精細的面粉在外面是八文錢一斤的。而一般情況下六斤土豆出一斤土豆粉,六斤土豆三文錢,但一斤土豆粉可以賣八文錢,這價格可是翻了兩倍都不只了。同樣,一般情況下,五斤番薯就能出一斤番薯粉了,番薯的成本換成番薯粉之後,也是差了兩倍不只。

那……楊海燕突然覺得,雲襄縣如果種土豆和番薯,然後做成番薯粉和土豆粉的話,這何嘗不是一種“特產”呢?

再說了,就是全國上下,面粉也不富余的,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出現,也許會翻起一陣面粉風潮。

問題是,土豆粉和番薯粉都是很好做的,很好學的,如果被別人學到了,那麽……不過,雲襄縣有個優勢,那就是土地便宜。土地便宜,意味著成本降低。如果土豆粉和番薯粉可以由雲襄縣壟斷的話,那就好了。

但還有一個問題,她要怎麽琢磨出土豆粉和番薯粉呢?無緣無故的說,她會做土豆粉和番薯粉了,雖然關於她會做土豆粉和番薯粉這件事,外人也不能質疑什麽,但是楊海燕還想找個適當的說法。

楊海燕有了想法之後,心中就有了打算。她對苗村長道:“村長放心,你們地裏的糧食中,番薯、土豆我們都要的,不管多少都要。”其實,玉米也能做出玉米粉,這玉米粉和古代中,直接把玉米粒磨成粉不同。不過玉米粉楊海燕是不準備做的,因為玉米粉的成本高,得八斤左右的玉米粒才出一斤玉米粉,所以暫時就定番薯粉和土豆粉好了。

苗村長得了楊海燕這樣說,他就放心了。他此行也不是為了自己,他們家能有多少的番薯土豆?所以,他是為了村裏人。

“太太……太太……”苗村長正要告辭的時候,門口響起了一道急切的聲音。

楊海燕一頓,這聲音……倒是像陶山。不過陶山去了京城……算算時間,陶山去京城也差不多要回來了。難道真是陶山?

在楊海燕思考間,陶山已經到了門口,卻沒有進來:“太太,屬下陶山,有要事求見太太。”

還真是陶山。

楊海燕趕忙道:“進來。”

苗村長起身:“將軍太太,那草民先告辭了,等土豆豐收之後,草民先把土豆送來。”

楊海燕道:“我此刻有事在身,便不送村長了。”

苗村長道:“不敢不敢。”

陶山進來,先給楊海燕行了個禮,接著道:“太太,屬下從京城回來,是和欽差大臣、宮裏的公公一起來的,他們此刻在東郊軍營,屬下先來告訴您,待會兒有您的聖旨。”

楊海燕不是第一次接聖旨了,她五品誥命的聖旨也接過,但是欽差來給她聖旨卻是第一次,一時之間,還真是有點緊張。

說起來,楊海燕不喜歡古代,不希望秦放將來去京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習慣權貴之間的禮儀,那種動不動就跪拜的禮儀,讓她這種生在和平年代的人非常的不適應。可說到底,又何嘗不是自尊心在作祟呢?

她因為來自未來,所以總有一種優越感,以至於她不屑和不想給那些人行禮。然而,她也知道,這是古代,這些禮儀免不了。所以,她只想著避開這些需要禮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