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4頁)

不過,粗看著城墻的情況,她也料定縣太爺會過來。

呂校尉得了楊海燕的話,馬上招呼所有人聚集,他安排大部分人搭帳篷,安排一部分人去縣城裏面采辦吃的。

楊海燕身邊只有余嬸和洪嬸,範嬸和蓮嬤嬤留在秦放身邊了。余嬸只會幹粗使的活,做不了獨當一面。洪嬸還有孩子,也不方便。說起來,洪大頭倒是厲害了,這麽小的娃沒有被感冒傳染。那段時間有部分人傳染之後,陸陸續續的,傳染的人逐漸增多了,洪叔和洪嬸為了洪大頭,心都愁死了。

卻哪裏知道,洪大頭活蹦亂跳的,好得很。洪叔和洪嬸高興,楊海燕也高興。洪大頭也是她看著長大的,每天一碗羊奶,才把身體養起來的,她也希望他好好的。

楊海燕的視線停在牛大婆娘和昆張氏的身上,看了一會兒,她又收回了視線。

帳篷還沒搭好,去采辦食物的人也沒回來,縣太爺楊順磊帶著主簿宋文兵和柏縣丞過來了。其實,楊縣令也沒有給秦放下馬威的意思,實在是前頭他在這裏等了好幾天,一直沒有見到秦放帶著的三千人過來,他也不知道秦放什麽時候到,所以才沒有出來迎接。他一個落魄地方的縣太爺,

拿什麽給正五品有士兵的將軍下馬威?他是地頭蛇?就憑縣衙裏的這些蝦兵蟹將?楊縣令可沒有這個自信。

楊海燕站在馬車邊,看著楊縣令過來。

楊縣令知道秦將軍沒來,但秦太太也是正五品的誥命,可比他的品級大。而且,他已經知道了秦將軍的出身,就算他是落魄地方的縣令,也總有幾個認識的人,知道朝廷要調任守城將軍過來,他總要了解一下對方。卻不料,他和這位秦太太還有些淵源,這倒是意外。

楊縣令道:“下官雲襄縣縣令楊順磊,攜縣丞柏文書、主簿宋文兵,見過宜人。”

楊海燕還禮道:“妾身見過楊大人、柏縣丞、宋主簿。將軍在環水縣有些事情耽擱了,故而妾身帶著一些人先趕路。將軍有言在先,這些人先安頓在縣城外,待將軍回來再安排。關於些許事宜,楊大人可以找呂校尉商量。”

楊縣令:“是。宜人,將軍府已經翻新,且打掃幹凈,您隨時可以入府。”

這對楊海燕來說,倒是個驚喜,左右午飯還沒好,她便道:“那我便去看看,有楊縣令帶路。當然,楊縣令如果縣衙事務繁忙,差個人給我帶路便可。”

楊縣令:“不忙不忙,宜人請。”

楊海燕嗯了聲,又道:“余嬸,昆張氏,你隨我去。昆隊長,你帶上私衛也隨行。”

“是。”

楊海燕:“咱們便步行去吧,往後這裏就是我們的家了,也好一路見識見識這裏鄉土人情。”

楊縣令:“宜人想的周到,奈何雲襄縣實在沒有地方能讓宜人欣賞。”說到這個,他嘆了一聲氣

楊海燕觀他言語間似乎藏著話,不過她並沒有問。

楊縣令又道:“說起來,下官和宜人可能還有些淵源。”

這話讓楊海燕好奇了,她看了他一眼,對此人的確沒有印象:“還請楊大人為我解惑。”

他們走在最前面,縣丞、主簿以及昆獅等人,後再後面跟著。

楊縣令笑了笑問:“宜人可是出自兩年前被誅的楊太傅家?”

楊海燕一愣,想起了他方才介紹時說的名字,你是楊家人?”如果是的話,多少還真能算上一些緣分。說起來也不算淵源,只是這樣都能遇上,也算是緣分一場。

楊縣令聽楊海燕的話,便明白她這是默認了,便解釋:“下官是楊家出了五服的子弟,只是關系太遠,下官家裏和楊家本族並沒有多少聯系。不過往日在老家倒是也占了楊家子弟的好處,故而下官科舉中舉之後,外放到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地方。前年楊家出事之後,下官這一脈倒是沒有被牽連送命,然而下官還是被調任到了這裏。不過說起來,還能當官且抱住了命,已是福氣。”

楊海燕嘆了一聲氣,楊家的事情沒有牽連無辜的下人,對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福氣?所以不得不說,啟國的律法比之她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的那些律法,還是人性化了很多。雖然她和楊縣令不認識,但是有著這一層的關系,倒是的確也拉進了一些距離。她看得出楊縣令也是在套近乎的,她自然也沒有把他推開的道理,畢竟他是這裏的地頭蛇之一。“原來如此,那還真是有些淵源。原本離鄉背井來這裏,心裏還有幾分惶恐,而今得知大人算得上故人,倒是安心了幾分。”

她這話,倒是有幾分示弱。畢竟她年紀小,才十八歲,說這些話,也不算丟臉。

楊縣令道:“宜人和將軍需要下官幫忙的地方,盡管豐富。”楊縣令也清楚,他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除非,他有很大很大的功勞,否則就算皇上沒有追究楊家出了五服的子弟,朝廷也不會重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