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4頁)

因為秦放和楊海燕回來,秦家人上午沒去地裏,這會兒吃了午飯休息了一會兒,便去地裏了,連帶著秦放也去了。

秦母倒是沒去,新媳婦剛回來,做婆婆的就陪陪她,免得她有哪裏不熟悉的。不過,秦母想到了一件事兒。她把秦奶奶叫進了屋子:“阿母,關於阿放的事情,本來阿放打算私下跟您和阿爹說的,但是你知道,我這人也藏不住話,所以先跟你透個底。”

秦奶奶瞧著她神神秘秘的樣子,她還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這是怎麽了?”

秦母:“阿放這次回來,不僅僅是服軍役期滿了,還有一個原因,阿放他做官了。”

秦奶奶有點懵:“啥?”她是不是聽錯了?

秦母見之,她剛聽到這事情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阿放做官了,跟咱們縣裏的縣太爺一樣大的官。”

秦奶奶張大了嘴巴,然後又慢慢的閉上:“你讓我緩一緩。”

秦母也不急,就讓她緩緩,不過,這婆婆緩的有點久,沒她緩的快。

秦奶奶的確是緩了好久,她是真的沒有想到,有生之年,她的孫子還能當官,她還能做官家老太太:“祖宗保佑……真是祖宗保佑啊……這事情還得告訴老頭子,老頭子知道了指不定多高興。現在就你我兩人知道?”知道自己比老頭子先知道,她又有些得意。

秦母:“是的,就我們知道,連孩子他爹還不知道。”

秦奶奶想了一下:“那你咋突然告訴我了?不等阿放自己說了?”

其實原本,秦放打算在中午吃飯的時候說的,但是楊海燕一哭,餐桌上的氣氛有些沉,他也就忘了說了。

秦母道:“是這樣的,咱們要選個日子給阿放和燕燕辦喜酒,那關於阿放當官的事情,是不是也要在那個時候說。還是說,咱們就一直瞞著別人?”

秦家沒有祠堂族親這一類的,百裏村的人也都不是一個祖宗的。其實一般的老百姓人家,都沒有什麽祠堂的。所以秦放當官了,倒是也不用祭拜祖宗。“這事兒還得跟你們阿爹商量商量。”在秦奶奶看來,這是好事情,當然要說了。可是一旦說了,說不定狗仗人勢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秦奶奶也有些猶豫。可如果不說,難道還能瞞著一輩子?

而且,這家裏的親戚總要說幾個吧?阿放的外家那邊總要說吧?這一來一去,不等於跟所有人都說了嗎?

秦母又問:“那關於其他呢?阿母,也別怪我這個當兒媳婦的多問,那阿放當官了有了俸祿,總不能讓他把俸祿也上交一半吧?”

秦奶奶一聽就明白了,兒媳婦主要關心的可不是前頭的事情,而是後面的事情。當娘的為兒子考慮良多,她也沒什麽可怪的。

秦奶奶:“這事情我會跟你們阿爹商量的。”

婆婆這樣說,秦母就不說這個,但是還有一個:“那關於老三要過繼守成的事情呢?這件事老三可不只一次提起了,前頭因為阿放軍役期未滿,一直拖著,現在阿放回來了,老三說不定還會再提起。阿母,我就給你交個底,我是不會同意把守成過繼出去的,我這個當娘的如果還護不住兒子,我不如一頭撞死算了。”秦母這樣說是有底氣的,現在長子回來了,長媳又是站在她這邊的,誰能逼她過繼兒子,“再說了,阿放現在是當官的,如果傳出過繼弟弟的事情,恐怕也不好聽。”

秦母的話讓秦奶奶有些不舒服,不是因為守成的事情讓她不舒服,而是秦母的語氣,她覺得秦母在逼她。雖然,她能理解秦母的心情,但是並不代表她會喜歡這種態度。

可是她也知道,大房現在是不一樣了,秦家的以後總是要靠大房的,總不能寒了大房的心。秦奶奶嘆氣:“你放心,我和你阿爹本來也沒這個想法。”他們的確沒有這個想法。

秦母:“我這個人說話性子直,還請阿母不要把我的話放在心上。”

秦奶奶:“都是自家人,有什麽好放在心上的?對了,咱們還得出去一趟,去問問庵堂裏的尼姑,選個好日子給阿放和燕燕辦喜酒。”

秦母:“那咱們待會兒去?”

秦奶奶:“這會兒來回也夠時間,現在就去。”

百裏村這邊有個庵堂,不過走路也得走半個時辰。這個庵堂有點破舊,裏面就一個老尼姑,這一帶村子裏如果發生點事情,大家都會去找老尼姑幫忙。還別說,有時候老尼姑算的還挺準的。

楊海燕聽說秦奶奶和秦母要去庵堂,她倒是也想去走走看看,但是聽到有半個時辰的路,她就打消了念頭。半個時辰等於一個小時,她這幾天趕路累的,可走不了那麽多的路。於是,楊海燕和秦四丫守著家裏,他們去了。

這百裏村和邊關其實也沒區別。在邊關的時候,她無聊的用繡帕子打消時間,有時候偷偷在房間裏吃些水果。下人和主人階級分明,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也不敢進她的房間,所以很安全。當然,她吃的也就是櫻桃、車厘子、葡萄、聖女果這種小果子,吐出來的葡萄皮、車厘子核,都是放在隨身袋子裏,很好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