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2/2頁)

庚申,李純元拋下範龍山和種師道,率天雄、歸德兩軍抵達良鄉。

兩路大軍,距離遼國南京析津府,皆已不足百裏。

……

時間線再次倒回到元月朔,更北面的灤河口。

灤河水深較深,因此宋軍折可大的船隊中,有一艘夔州型風帆蒸汽兩用艦——徐州號打頭。

周圍還有三艘眉山型護航。

這四艘戰艦,能夠將部隊護送到灤州。

後邊才是一溜的小炮艇和小火輪運兵船。

折可大沒有呆在自己的隊伍裏邊,手下姚古、田遇、王厚,都是經年軍機戎伍的厲害人物。

他如今就在徐州號的艦橋上,和船長張定吹牛打屁。

張定是張散之子,其母平真草多次要他去日本承繼家業,輔佐叔父平正盛,張定卻不以為然,海軍學院畢業之後,一路混到了艦長。

日本如今也有了鐵船,但是那是在木船上面擱了一個鐵箱子,平正盛以之征討國內諸多小蕃,小島,所向披靡,那鋼板還是新任宋城節度邵伯溫給批的條子。

哪裏有駕駛大宋橫海巨艦來得爽!

張定的目標,是有朝一日如扁罐哥那樣,橫絕大洋。不過要駕駛著鐵甲蒸汽艦,而不是風帆艦!

要升職駕駛鐵甲艦,就得先立功,因此張定打死都不願意離開海軍。

兩人都是高層將門的二世祖,知道很多的內幕,也不聊什麽水陸配合,談得更多的是軍機處的消息。

折可大是陰謀論者,他覺得遼國這一通亂局,底下一定有一只無形的手在操控。

種種跡象表明,那只手在大宋,在軍機處,在河北,在四路都轉運司和都經略司。

沒跑!

自己找家中長輩打聽過,可一個個的守口如瓶,摸不到究竟。

但是李夔和蘇利涉出現在遼國一西一東,遼國兩任皇帝前後命喪草原,文妃和小皇子逃出上京,王經請兵大宋,扁罐哥飛軍定遼東……

樁樁件件,這裏邊要是沒個統籌安排,那可能性比元日裏得中慈善基金頭采一萬貫都要小。

就大宋這百年背黴的賭運,還能蒙到這樣的好事兒?

還成串兒?!

所以這絕對是陰謀,一場妥妥帖帖的大陰謀!

張定對此倒是表示理解。

兵者,詭道也。

司徒有個優點,就是拿穩贏面,條件變好後,不但沒有放棄“詭道”,反而投入得更加興高采烈。

這比以前的朝堂諸公,明明已經被錘得沒毛鴨子一樣,還要跟敵國講究個冠冕堂皇。

鴨子到死,可不就還剩一張硬嘴?

司徒他老人家不同,表面冠冕堂皇,底下蠅營狗苟。

對外的小動作,可謂是層出不窮,要不然機宜司那幫陰氣勝過陽氣的家夥,也不會成為軍機處最囂張的一群人。

囂張到什麽程度?囂張到機宜司財務獨立核算,皇帝親批費用,內帑私下撥付!

說到這裏兩人頓時同仇敵愾,現在軍中就有一個軍機處機宜司背景的老陰人——王厚王處道。

這老小子一向的深得王老軍機和司徒的真傳,身兼王韶老謀深算和司徒的扮豬吃老虎兩項特征,想從他嘴裏套出機密來,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折可大試過,結果什麽都沒得到,折家的底糟反被這老小子淘出去不少。

不過有王厚在軍中可真是好使,灤平一帶的地理水道,王厚就是個活地圖。

就說那延芳澱,看上去是個百裏大水泊,但下頭水道也是有深有淺的。

能在遼人行宮旁邊把水道摸清楚,這就是人家老王的本事兒。

雖然老王不認這個賬,但這些年在河北,表面看上去王厚是昭德軍協領,實際就他跟司徒私下的來往報告批示最多。

折可大和張定都認為王厚肯定另有任務,就是不知道是對內監視諸將,還是對外收集情報。

不管怎樣,總之都不是什麽好鳥!

兩人正說得熱鬧間,大副報告,前方離灤州前鎮馬城,不過十五裏。

張定戴上軍帽:“撤去炮衣,打開彈倉,全艦戒備!”

就在這時,前方江面上出現一艘小船,橫亙江心,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張定對對方好生佩服:“上去一艘炮艇,掃清水道!”

然而不一會兒又有傳令兵跑了進來:“報告!對方說他是遼朝馬城團練使趙鶴壽,奉常勝軍都監押郭帥之命,前來與王統制交涉歸正事宜!”

張定和折可大對視一眼,直娘賊的還真是說啥來啥。

王處道,老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