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2/2頁)

儼妻邢氏有美色,嘗出入禁中,儼教之曰:“慎勿失上意。”

邢氏由此得耶律洪基寵愛,而耶律儼由是權寵益固。

耶律洪基死後,耶律儼早早與蕭奉先有了勾結,於是投靠了他,益務為逢迎取媚。

耶律延禧初立,群臣有請罷圍場之禁者。耶律儼見遼主好遊畋,上書:“天子巡幸為大事,雖在諒闇,不可廢也。”

又與永興宮太師蕭呼圖,蕭奉先弟弟蕭嗣先一起,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

耶律延禧悅而從之,復命有司從備巡幸。

國政墮廢自此始,而耶律儼等人所受寵信益固。

耶律儼嘗與牛溫舒有隙,各進所親厚,朋黨紛然。

耶律儼恃奉先為內主,先將耶律余緒等妃黨鬥了下去,以此獲得蕭奉先的欣賞,有他幹擾,牛溫舒再也無法壓制耶律儼。

當耶律延禧詢問耶律儼關於逆黨余孽的處置問題時,耶律儼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立即彈劾阿蘇,搜羅了其種種罪證。

什麽貪汙瀆職之類耶律延禧都聽得無所謂,可當耶律儼奏到阿蘇行下有司,牘書宋主嗣位為“登寶位”時,耶律延禧不禁勃然大怒。

己未,罷阿蘇幕府官,出阿蘇廣順軍節度使,知興中府事。

耶律儼自己雖然是奸臣,但是此事和阿蘇剛開始搞耶律伊遜逆黨時候一樣,大大刷到了一把名聲。

壬寅,以越國公耶律儼知樞密院,徙封秦國公。

以上京留守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翰林學士張奉珪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但是遼國如今的關鍵,不在政事瓜葛人事紛擾,而在於需要保證軍事上的勝利。

庚戌,耶律延禧率禁軍都統額特勒、左皮室統軍耶律張家奴、右統軍蕭謝佛留,以大軍次兔耳山。

之前李夔領軍大鬧中京道,群臣上章屢奏,多言韃靼易與,請分兵討之,都被耶律延禧壓制了下來。

李夔在南邊鬧出那麽大動靜,上京一帶卻非常安靜,出於君主對全局的敏感,耶律延禧直覺感到這裏邊有問題。

哪怕最後派出大悲努,耶律延禧也一再命令其不得輕出,隨時可以返回。

應該說耶律延禧的軍事直覺還在很多將領之上,果然,五月一到,吉達終於有了動靜。

雖然兵力少了五萬,但是耶律延禧還算是手握重兵,經過前期不斷的斥候偵查和一系列小規模戰役之後,吉達的意圖還是逐漸被遼國知曉。

阻蔔部就是企圖從渾河突破寧州,攻入長春。

到現在,眾將對於耶律延禧的預判心悅誠服,西北左皮室統軍耶律張家奴守兔耳山,西南右皮室統軍蕭謝佛留守永安山,與耶律延禧和額特勒鎮守的寧州一起,構成犄角之勢,將來犯的敵軍兵鋒夾在了裏邊。

雖然遼軍在素質、士氣、騎軍數量上,皆不如阻蔔,但是卻有以逸待勞的巨大優勢,大有勝算。

一個月下來,這仗打得算是有章有法,尤其是額特勒,在寧州城外以銅炮擊敗吉達的前鋒,大挫阻蔔銳氣,繳獲牛羊各數萬,還得到耶律延禧的封賞。

不過吉達這一次也與以往韃靼人那種如蜂聚散的戰法不相同,準備非常充分,前鋒受挫也沒有影響到後進大軍,不但沒有退卻,反而更加謹慎,不但設立軍寨以為持久之計,進攻力度還在逐漸加強。

最終兩方在兔耳山、永安山一線,打成了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