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2/2頁)

遼朝以知南院樞密院事趙廷睦為中京留守。

庚戌,宋朝六十萬石軍糧前後抵達遼陽,王經將二十萬石糧食納入府庫,十萬石送往婆娑嶺,三十萬石發往黃龍府,準備從那裏運送到金山前線。

辛亥,遼國上京再起大案。

禦史中丞耶律實埒上書曰:“臣前為奸臣所陷,斥竄邊郡,幸蒙召用,不敢隱默。賴廟社之休,陛下獲纂成業,積年之冤,一旦洗雪。

今靈骨未獲,而求之不切。傳曰:‘聖人之德,無加於孝。’

昔唐德宗因亂失母,思慕悲傷,孝道益著。周公誅飛廉、惡來,天下大悅。

今逆黨未除,大冤不報,上無以慰順考之靈,下無以釋天下之憤。

願陛下明詔,求順考之瘞所,盡收奸黨,以正邦憲,快四方忠義之心,昭國家賞罰之用,然後致治之道,可得而舉矣。”

耶律實埒是被耶律伊遜陷害的人,對耶律伊遜和其余黨恨之入骨,這是在說耶律延禧尋找父親遺骨不夠努力,查辦奸黨余孽力度不夠。

這其實也是在指控阿蘇辦案不力。

查辦余黨一案,阿蘇大肆收受賄賂,“多出奸黨之罪”。

蕭達和克親害太子,以賄得免。

蕭德哩特是耶律伊遜首先召見謀構太子的人,他的後人行賄阿蘇,幾乎得脫,最後還是被耶律延禧復查時,親自揪出來的。

故而耶律實埒憤怒非常,上書彈劾。

耶律延禧命發伊遜、張孝傑、蕭德哩特、蕭錫沙之墓,剖棺戮屍,以其家屬分賜被殺之家,子孫皆徙於邊。

而阿蘇靠蕭奉先運作,竟得免禍。

……

丁巳,熒惑入鬥,李夔破松山!

李夔已經摸清了遼軍的部署,找到了遼國的弱點,組織三路大軍,分前中後滾動而前,沿落馬河急進,在松山擊潰守軍耶律賓喜,取得松山大捷。

松山在後世內蒙赤峰一帶,那裏有歷代遼皇的行宮,諸多金寶盡數落入三部之手。

松山一破,整個中路防線頓時破綻百出,李夔率領瑪古蘇、蒙根圖拉克,連取高州、惠州,以及沿途十余小州,勢如破竹,直逼恩州。

恩州若破,接下來就是遼國中京!

如今的遼國,從宋遼邊境到長城以南,基本控制在皇太叔耶律和魯斡手裏;

而耶律延禧的重兵則留在上京道金山防線,目的是要保住錢糧根本要地——長春洲。

而兩個地區之間的中京道,卻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中京道在後世赤峰到承德之間,治所大定府,離恩州不過一百五十裏。

松州被破,恩州告急,新任中京留守,知南院樞密院事趙廷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趙廷睦的麻煩,在於他是耶律延禧的人,而如今李夔揮師從松山方向殺過來,將他與耶律延禧隔絕開來。

趙廷睦派出十幾次使節,皆杳無音訊,於是只得一邊向周邊諸州發文,要其司馬參軍領兵來援,一邊遣使南下,告訴皇太叔唇亡齒寒之理,卑辭媚語,請求發兵。

趙廷睦這麽做無疑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因為他給了皇太叔北上占據中京的合理理由。

如果事情不成功,那一切休提,可即便成功救下中京,對於耶律延禧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

當然,對於李夔而言,此舉也一樣是冒險,要是耶律延禧與耶律和魯斡合力南北夾擊他,那是三十萬大軍的規模,李夔的解活軍和白韃準布三路人馬,加起來也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