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

抵達汴京東客站後,從包廂裏出來,劾者就被熙熙攘攘的車站人群給驚著了。

這是大宋最大,最熱鬧,吞吐能力最強的一個車站。

從扁罐結婚開始,大宋鐵路局就開始試著搞客運,這也極大地刺激了鐵路沿線的經濟發展。

這一列是客運列車,車站外擠滿了來接親戚朋友客戶的人。

一隊新軍在劾者這列包廂前列隊保護,見劉醫士下來,帶隊的隊長立即前來一個立正敬禮:“下官捧日左廂協衛曹牷,奉命迎接引伴與使臣,前往驛館!”

“安頓完畢後,還請蘇都知易服,陛下要親自召見!”

劾者有些懵:“蘇……都知?”

劉醫士笑道:“老夫本名叫蘇利涉,在大宋也有官職,入內內侍省往來國信所都知。不過為了不使遼人生疑,在外行走,多用化名。”

劾者嚇著了:“哥哥原來是宋官,那以往多有得罪,呃,都知,是多大的官?”

蘇利涉笑而不答,一來大宋官僚體系過於復雜,解釋起來麻煩,二來他怕劾者嚇著。

大宋不準宦官參預政事,故專設了一套獨立的官僚體系,使不與士人混淆。

拿入內內侍省的宦官來說,職銜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等。

都都知就跟文官系統的中書令、尚書令一樣,基本不設,因此都知就是最高了。

但這只是資歷的證明,只能說明蘇利涉肯定是資歷最老的宦官,但不一定就是最受重用的宦官。

宦官是從神宗朝才開始受重用,如李舜舉、李若愚、李憲、王中正、童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元豐改制後規定,宦官入宮後從掃地抹窗戶學習文化開始,到一定資歷後必須出宮,而且必須經過考核決定去向。

成績差的,那就只能去守陵守皇莊,或者進入工坊當當小管事,成績好的,則可以入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從事軍事方面工作。

主要就是幹監軍、政委的活,除了延邊軍事州的觀察使、團練使等軍政兼管的職務,基本不許從政。

而出外的內官,貼職又改為通侍大夫、正侍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衛大夫、拱衛大夫等一套獨立策勛路子。

等內官們幹到退休,功勞大的,就提舉諸處宮觀,功勞不夠的,就只拿元豐改制後設立的養老金了。

蘇利涉乃是英宗潛邸時候的總管,資歷那是高得一逼,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宋歷史上,除了曾經以文才讓外朝官們都服氣的李舜舉,他就是獨一份。

主要是老而不死。

如今有資格管他叫師大爺的人,如李若愚、李憲,都已經作古,可這老妖怪還活得好好的。

要不是有件事情放不下,早在二十年前,他就該領著宮使的頭銜養老了。

上了馬車,蘇利涉對劾者說道:“官家也給太師制了袍服,到了驛館會有人伺候太師沐浴更衣,接下來還要練習禮儀,等候召見。”

劾者有些心慌:“軍師你要丟下我?”

蘇利涉笑道:“怎麽會?不過陛下要先召我入宮,差不多晚上才回來。”

“咱倆老兄弟多久的交情了,在白頭山下一直是你照顧我,到了汴京城裏,自然就該我來照顧你了,放心吧。”

不放心,劾者趕緊問道:“軍師今晚也住使館?”

蘇利涉說道:“我無兒無女,孤老頭子一個,晚間肯定要回來沾老弟的光的。”

“說實話,陛下真是待你們恩厚,這長春館啊,比宮內館閣都不差了。”

劾者這才高興了:“那我等著老哥哥,你不來,我不出門!”

汴京城西邊的使館區,新修了兩所使館,韃靼的叫豐原館,女直的叫長春館。

趙煦為了表示對兩部的重視,撥付了二十萬貫用於室內陳設與裝修。

劾者站在門口都不敢往裏進:“這……確定是官家給俺們造的房子?”

負責長春館的館伴走了過來,用熟練的女直話對二人說道:“下官駱祥,參見使臣,都知。”

蘇利涉點頭,對劾者說道:“太師,接下來就是被伺候了,那就受著吧。”

駱祥拍了拍手,立刻就有兩個待詔班子過來,開始給二人脫衣服。

這通享受可是讓劾者舒服到了極致,先是被剝成光豬送入湯泉池子,然後裏裏外外在香湯裏邊洗刷幹凈,水都換了兩回,連頭發都打開來細細篦過。

差不多了挪到雪白的毛巾軟塌上躺下,兩個人給他按摩,其余的輪番上陣,圍著劾者給他修整胡須、眉毛、指甲,重新編上辮子。

之後駱祥將已經舒服得睡過去的劾者喚醒,給他換上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