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2/2頁)

“如果吉達不在,我軍半路得糧草接濟,也能全身而退!”

眾將都是下跪施禮:“吾皇聖明!”

耶律洪基說道:“給我查那個瞿師爺的身份,我就不信,他會是無名之輩。”

“今年他是仗著積雪,不憂缺水,才敢如此據險,我更不信,明春他還有此能為!”

……

喬巴山,大車城,瞿師爺正攏著手,皮毛上的皮耳朵也放了下來,眉毛胡須上都是冰雪。

看上去依舊是個師爺模樣,毫無名將風采,然而如今陣中的奴隸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祖上是無錫人,唐末避亂遷福建邵武,對於這北地的氣候,真的是有些害怕。

其實他遠沒有看上去這麽老,論年紀,與蘇油同歲,今年四十七。

而且他也不是什麽商賈師爺,要說起科舉成績,他雖然比蘇油晚幾屆,然而名次比蘇油還要高!

他那一科三甲都堪稱傳奇,狀元是過目不忘大三元晁補之,探花是《伐宋露布》作者交趾楊蒔,而他,乃是元豐二年的榜眼第二名!

李夔。

人的際遇,實在是很難講。

李夔未中進士之前,初任華亭縣尉,而呂惠卿朝爭失敗後,被貶江南東路轉運使,知道治下有這麽個老鄉,文章不錯,便命人找來一觀,不覺大奇,於是立刻將之辟至幕下。

那個時候,李夔是真正的師爺。

第二年,呂惠卿知延州,臨行前還特意為李夔準備了盤纏,讓他入京城赴考。

李夔高中之後,恰逢朝中倒呂風潮大起,他作為呂惠卿賞識之人,一起受到連累。

李夔幹脆辭官不赴,收拾行囊到了延安,繼續給呂惠卿做幕僚。

呂惠卿帥鄜延,雖然倒黴,但是庇佑一個新科進士還是沒問題的,辟其充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

應該說這件事情上頭,朝中士大夫說李夔朋附奸邪,是非常不公的。

至延安未逾月,適夏人傾國入寇,號百萬。

呂惠卿的戰爭經驗完全為零,“心危栗”。

李夔其實也初出茅廬,同樣沒啥經驗,但是他有天賦膽略,“徐為惠卿開陳方略”。

呂惠卿聽之信之,“一路賴以完”。

其後李夔奉命修造米脂城,造城期間有間諜來報,說夏兵十余萬即將殺到。

諸將都面如土色,商議棄城而遁。

李夔制止了他們,開解道:“彼眾我寡,我們能跑哪兒去?反而是速死,不若按兵勿動為上。”

“我們的城雖未修完,但是用木頭牛皮假冒樓櫓,夏人必將以我為有備,不敢進兵。”

“兵法所雲以使敵人疑者,正謂此也。”

說得有理,諸將心驚膽戰的按照李夔的意見,拿牛皮木頭將沒造好的城池遮掩起來,大張旗幟以為虛詐。

等到夏人抵達城下,見到城池有備,只得頹然退走。

空城計的故事,在北宋實實在在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