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2/2頁)

“因此對土地肥力的要求,也就超過其他稻種數倍,對追肥的要求就高了。”

“這畝地裏,太妃追施了不少化肥。”

呂大防悵然若失:“如此一來,這千斤一畝的稻田,花費可能不菲,非小農所能承擔。”

趙煦說道:“那是,料理這畝地,宮中用了五人,普通百姓即便再精耕細作,也到不了如此。”

說完掃視了群臣一眼:“今日帶眾位愛卿觀禾,本也不是為了推廣之事,而是想讓諸位知道,世間奇聞怪事,盡有其理,只不過有些為我們所知,有些為我們不知罷了。”

“秋郊在即,朕料想各地州府,會有進奉奇珍,妄稱祥瑞的,朕甚不取焉。”

“諸位臣工初見這一畝十石之禾,是不是也以為見到了祥瑞?待到細明其理,覺得它還能稱作祥瑞否?不過就是一項暫無大用的實驗產品而已。”

“這股風氣,請宰執務必替我刹住。我大宋,也無需那些所謂的祥瑞來裝點。”

呂大防感覺自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宋有這樣清明的君主,實乃天下之福。

當即帶領群臣躬身領命:“陛下聖明,臣等定奉玉音,一體遵從!”

冬,十月,詔陜西有前代帝王陵廟處,給民五家充守陵戶。

丙辰,遼西北路大饑。

黑車室韋部眾不堪饑餓,向遼國東部遷移,企圖到遼國臨潢府就食。

遼國將之定性為入侵,耶律洪基命西北路招討使阿嚕薩古,召準布部長瑪古蘇擊之。

瑪古蘇的準布族群,本來在長春洲魚兒濼一帶遊牧,大宋助遼國開辟長春洲農業基地後,瑪古蘇便被耶律洪基趕到了臨潢府的北邊,重新安置到了寧州的渾河與狼河之間。

那裏是金山,也就是後世興安嶺的南部余脈——兔兒山和饅頭山所在。

其實地方還算不錯,但是跟水草豐美的魚兒濼,實在沒法比。

耶律洪基為了安定瑪古蘇,每年許瑪古蘇分得十萬石糧食。

兔兒山和饅頭山,本來是黑車室韋的冬場,被強大的準布占據之後,黑車室韋也只好忍氣吞聲。

無奈一場旱災,讓黑車室韋再沒了活路,一場戰爭再也無法避免。

……

大名府,軍事演習指揮幕府。

蘇油正在這裏聽取種詁與巢谷的匯報。

種詁就手扶額頭:“多虧了這次軍演,才發現了這麽多的毛病啊……”

蘇油笑道:“大帥這都好些回了,每次我來,不能換個說法?”

巢谷笑道:“明潤是有所不知,這各種毛病,真是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昨日,一列船隊抵達博野,軍士們搶灘心切,紛紛從側面下船,結果……造成翻覆。”

“好在是近岸,天氣還不太涼,但也是手忙腳亂。”

種詁搖頭:“這還只是尋常演練,要是敵軍壓岸,不用打,都已經敗了。”

監軍劉惟簡說道:“不過河北東路諸軍,天雄軍李純元、鎮寧軍孫能、永清軍蘇烈、破虜軍曹南,他們的辦法不錯,抵達地點後,漕船解纜,船前樹立大盾,軍士們以工兵鏟做槳,劃船沖灘,頗具章法。”

巢谷說道:“正是,我新軍如今雖然換了銃械,但是我覺得,善使工兵鏟這項優良傳統,不能丟。”

蘇油點頭:“曹南、孫能,都在水師陸戰隊待過,其余諸軍,多是從西軍轉化而來,不熟悉水性,也不算奇怪。”

“好在曹南有個習慣,愛做軍事總結,雖戎馬之間,不曾稍怠。這件事就交給他,制定出陸軍水渡運輸操典,傳授諸軍。”

“工兵鏟的事,我去安排,年前必定會讓諸軍裝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