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2/2頁)

途中還經歷了不少憑空在崖上鑿出來的通道,古代先民為了打通這條道路,可是費了不少的力氣。

一路都是上坡,蘇油出發前考察過地圖,這一路會從海拔十五米一路爬到海拔六七百米,對馬力都是一個考驗。

好在沿著綿蔓水行進一陣之後,馬隊就進入了宋用臣口中那個小平原,平原出口處是一個縣城,井陘縣到了。

縣城雖然小,但是居然還頗為熱鬧,算是進出井陘,溝通晉冀的第一個商埠。

縣城裏邊街道兩側都是住宿與接待馬幫的商鋪,也賣一些東西,綠袍縣令眼巴巴地在城門口等著,見到馬隊過來,連忙上來牽馬:“司徒蒞臨弊縣,小縣真是蓬蓽生輝。”

蘇油下得馬來:“余縣令不必客氣,食宿安排好了?我們帶著飼料,一回兒讓人給馬匹補補精料,這一路人還算好,馬兒走得辛苦。”

“安排好了安排好了。”余縣令對蘇油竟然知道他的姓感到有些驚訝和光榮:“不過驛館那邊實在過於簡陋,下官想請司徒住到弊縣鄉紳家中去。”

蘇油說道:“我也是帶過兵的人,荒郊野嶺都住過,就不去叨擾人家了,迎來送往還花精力,現在只想早點歇息。”

余縣令也不敢多說,只好答應。

等到飯菜端上來,蘇油訝異道:“喲,這還能吃到肚條呢?”

余縣令好尷尬:“啟稟司徒,這是包皮兒湯餅,就是兩層面皮夾一層山藥面皮,切條煮著吃的。”

蘇油也很尷尬,這玩意兒看著實在有點像肚條,估計啥調料都沒有,最多只有鹽。

只好摸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罐子:“呵呵呵,好在臨出來前,炒了些辣牛肉醬,蔥蒜總有吧?”

“有的有的,還有粗麥饅頭,下官還特意孝敬司徒一只鹵鴨子……”

晚飯就是粗麥饅頭,包皮兒湯餅,菜葉湯,鹵鴨,現在大家都習慣一天兩頓,對於蘇油這個一天三頓的人來說,早就餓得狠了,一樣吃得很香。

吃過飯,蘇油在程嶽的護衛下,兩人就在小縣城裏遛彎消食,聽縣令介紹一些井陘縣裏的情況。

縣城裏好像都燒煤,還有幾乎每家商鋪都在賣石灰,這裏不少這兩樣特產。

回到驛館,打發縣令回去,這就該休息了。

驛館的確有些破敗,不過驛館有個好地方,就是墻。

往來的官員士子們,寄托思鄉之意,羈旅之情,驛館的墻壁就是最好的發泄方式。

加上井陘又是自古征戰之地,行人到此就難免會起興亡之嘆,驛館墻上全是詩詞。

挑了幾首寫得好的抄錄下來,蘇油開始寫日記,準備到了太原府給趙煦一並寄過去。

次日的道路還算比較好走,至少有一半比較好走,就是在井陘縣所在的小盆地裏行進。

過了午時,前方綿蔓水才重新變成從山谷裏流出來,隊伍又再次進入山道。

又行進了四十裏,綿蔓水的對岸有一條小小的河流與之會合,那是從盂縣流過來的溫水。

在兩水交匯的地方,一座石墻的城寨橫亙在這裏,奪去峽谷萬戶莫開之險,這就是大宋承天軍所在——天下聞名的娘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