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2/2頁)

這還沒算吳家莊一直在搞著的養殖業。

以往的吳家莊,一年戶均收入兩百多貫,已經是河北一等一的莊子,今年少的直接翻了一倍,多的甚至到了四倍,不抖起來才怪了。

吳存之在門口拿帕子抽著滿身的麥灰:“今年收成好,害得我都三月沒騎馬了,起來就被辛娘支使著拉著去磨面榨油,天都還沒亮鄉親們就挑擔子排著了。”

說到這裏辛娘就做了個拜佛的手勢:“天幸使相給我們配了這麽多的機器,又提前開了酒坊,建了碼頭,不然這些糧食也變不成錢財。”

吳存之最心愛自己的馬:“按探花郎說的,給牲畜吃切細的料加膨化飼料和糟子,比以前節省不說,那膘長的……反正以前見的夏馬沒法跟我的比!”

這個不是蘇油的本事兒,這是京師大學堂農學院用理工方法統計出來的馬匹飼養方法。

馬匹一日喂飼量等於馬的體重乘以零點零二五到零點零三五之間。一匹七百斤的馬需要二十一斤草料。

草和精料比例可根據草的營養量和役用量,在八二開到六四開之間調整,全看草的營養含量和役用量。

最普通多為七三比,即為十五斤的草和六斤精料一天。

精料的成分最普遍就是麥麩、玉米碎或粗面、豆粕、魚粉蠶蛹和粗鹽按照比例構成的膨化飼料。

如果自己制作,麥子最要緊打碎,豆類要煮熟或者榨油之後。

一天要分作四頓喂養,每次要按照先草、中水、後料的順序進行,還要遵照餐後一小時不役,役後一小時不餐的規矩,來保證馬匹腸胃健康。

這還僅僅是喂食方面,其余林林總總的學問還有一大堆,汴京城權貴們的養馬方法更加厲害,那些馬是用來參與馬賽贏取大額獎金,或者在獵場上顯擺用的。

任何時代都一樣,就跟後世買車需要繳納的雜費變成毛毛雨之後,私家車如雨後春筍般泛濫一個道理,大宋在牲畜不計入征稅標準以後,大宋養馬養牛的人家也如同雨後春筍般迎來一個爆發性增長。

之前的政府是想盡千方百計從百姓身上搜刮,現在蘇油教會了他們,你得想盡千方百計讓老百姓先富起來,然後你才有搜刮的可能。

以前收賦稅,三年收兩年老百姓都還要“抗暴”,現在的吳家莊,蘇油的政策是畝輸三鬥也就是三十斤之外,剩下的全是你們的。

畝收三鬥,在漢唐就已經算是酷政了,現在吳存之卻交得忐忑不安。

收了這麽多,卻交這麽點給官中,國家不會拿咱當逃戶,影響到恂兒的前程吧?

吳家莊上光吳氏一族三千畝地,今年就交了九萬斤公糧,就這樣老吳家還有釀酒和往外換錢的剩余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