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2/2頁)

……

王晦每到冬日就比較清閑,學生們都散館了,要到過完十五才回來。

幾家學生家長,還有以往子弟得中進士的那些家庭,年前都送來了年貨,王晦將之都交給了娘子歸氏打理。

自己趁著空閑,翻看今年一年來收集成冊的邸報、《汴京時報》,從中尋找時政脈絡,不時還要做些筆記,為來年給學生們打題做準備。

偶爾興致來了,就讓歸氏熱一壺酒,賞賞院子裏飄落的雪花,填上兩首詩詞,一天也就過去了。

這樣的清凈,王晦其實很喜歡。

今日吃過早飯,王晦將自己珍愛的法帖本子搬了出來,準備臨摹。

《時報》說了,西京留守,提舉商周文字考義局韓嘉彥上書朝廷,要以唐玄宗親書的石台《孝經》與唐文宗時期的《開成石經》為首,在西京文廟樹立碑林,將近年在唐代核心政治區域長安、洛陽周遭發現的重要散落石碑,都移送到碑林妥善保護起來。

這又是一件文化盛事,除了原碑,各地官員還紛紛捐贈出自己珍藏的拓本,墨寶,雙勾本,供韓嘉彥復刻成碑,陳列於碑林。

其中就有鄭文寶後人捐贈的秦代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石刻》原石拓本。

這塊原石早已經被毀,拓本只在太宗年間翻刻過一次,此後就被鄭文寶後人珍藏密不示人,到今日才重新拿了出來。

類似的秘本還有很多,包括了從漢代到當代諸多著名書家的作品,其中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褚遂良、懷素、張旭等人的墨跡。

王晦現在手上有的,是出仕為官的學生千方百計從汴京可貞堂周圍的文玩店搜羅到的,程家印書坊第一版雙勾法帖《萬歲通天貼》中的一幅,王羲之的《初月帖》。

雖然是仿品,但是第一版法帖是程家印書坊在汴京城裏打響名號之作,這一套絹本做工之精良,可謂不計成本,與真跡幾乎完全一致,到如今也成了稀罕物件兒,成了大宋文人墨客競逐的寶貝。

王晦每次臨此貼,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要挑心情舒暢而平靜的時候,焚香凈手,方才開卷觀賞臨摹。

不過今天還沒來得及動筆,門口就響起“咣咣咣”的敲門聲,將王晦的好興致給徹底打散了。

起身開門,卻見風雪當中站著一名鐵塔般的漢子,雙手籠在皮袍裏,頭戴著厚重的大風帽,胡子拉茬,正是對門徐公子家的惡奴吳仁。

王晦嚇了一跳,此人可不是什麽善輩,這是自己寫給徐公子的信被他發現,打上門來理論來了?

趕緊拱手,小心翼翼地問道:“原來是吳管家,不知有何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