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

範祖禹上疏:“今即吉方始,服禦一新,奢儉之端,皆由此起,凡可以蕩心悅目者,不宜有加於舊。

皇帝聖性未定,睹儉則儉,睹奢則奢,所以訓導成德者,動宜有法。

今聞奉宸庫取珠,戶部用金,其數至多,恐增加無已。

願止於未然,崇儉敦樸,輔養聖性,使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淫哇之聲,非禮勿動,則學問日益,聖德日隆,此宗社無疆之福。”

故事,服除開樂,當置宴,範祖禹又奏:“如此,則似因除服而慶賀,非君子不得已而除之之意也。請罷開樂宴,惟因事則聽樂。”

從之,且令禦史台察民俗奢僭者。

趙煦又刷了一把人品,表示範侍講的建議太好了,加上春旱,一定要以身作則厲行節約。

節約的方法就是將各宮室用度通過銀行轉賬到各宮室用度的專用戶頭,由各宮自行支配開小灶,也可以自由合夥,各宮采買人員每天統一聚集出宮采買,統一回來,過程中相互監督,大家各自開各自的夥食。

而內府的功能轉化為“保潔公司”和管理皇家各項產業的“財務公司”總監督,CTO是向太後,具體業務則轉包給了皇宋銀行,類似信托概念,不再管理瑣碎的細務。

宮中一共一百個伺候的,如此算下來一處也就五個十個人。

高滔滔都不敢相信,按道理說分開管理成本應該更高才對,結果各家自己過起自己的日子以後,開始精打細算,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來,不但用度不缺,還豐富了起來。

高滔滔非常欣喜,這個孫兒以前學業進益什麽的都不是最可貴,這番操作卻顯現出對人性的深度思考,對於一個君主來說,遠比能寫會畫重要一百倍。

其實趙煦這麽幹也沒有高滔滔想象的那麽高大上,他想的是終於逮到機會可以自己開小灶,讓服侍自己的人按照《廚經》開火單,再不用吃內廚供辦那些沒鹽沒味的菜色,導致自己每次出宮都跟餓鬼一樣,看著好吃的東西兩眼放光口水直流,要多丟臉有多丟臉了。

一個月下來宮中用度減了不少,而大家都還很高興,群臣更是馬屁狂飛,唯一不開心的,怕就只有幾個日常采買業務裏吃肥的老中官。

範祖禹的奏章,其實是大宋百姓生活好了的一個側面證明,朝臣們已經在呼籲制止民間的奢侈浪費問題了。

無論如何,神宗歸位,扁罐童鞋和觀兒的婚事,終於可以提上日程。

軍機處,王韶和蔡京正在給趙煦講解國家地理,軍力部署,蘇油在一邊陪同旁聽。

今天有一個好消息,大宋皇家軍事學院軍官速成班的將領們被放出來……啊不,光榮畢業了。

都是西軍中的老殺才,蘇油給他們安排了一個授銜儀式,在武英殿向高滔滔和趙煦宣誓效忠,接受勛銜、配銃。

平夏戰役和青唐戰役的主要將領,除尚在河西的李憲、劉昌祚,已經當了校長的高遵裕,鎮守五原包圖的二種,其余如蘇烈、王厚、劉世恒、曹南、蘇熾火、孫能、折可大;以及原舊軍中的將領如範龍山、田守忠、王文郁、姚兕、姚麟、郭成;還有表現突出的小輩如田遇、李純元、黃虎、白櫟、韋昭;中官如童貫、李祥等,皆在其列。

而他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去河北整編新軍。

如今的大宋,無論水陸炮騎,都可謂將星無數,人才濟濟。

王韶拿著指揮筆,在沙盤上對趙煦講解:“陛下,為了應對今後的局勢,我們的軍事部署將明確朝遼國邊境傾斜。”

“除五原包圖一帶,種誼所部五萬新軍,與種諤所部三萬五千舊軍,以及我們發展起來的韃靼騎兵兩部四萬,麟府路折氏蕃軍四萬,防備西北以外,重點將發展河北四路新軍建制。”

“其中京東路的歸德、武寧、彰武、天平;河北東路天雄、鎮寧、永清、破虜;河北西路平戎、承德、定武、安國;河東路的昭德、建雄、鎮西、永安。這十六支軍隊共計八萬人,將全部納入新軍編制,同時列裝元祐連機銃,成為我朝對抗遼國方面威脅的主力。”

“所有這些部隊,都將派遣經過寧夏與青唐戰役錘煉,又在皇家軍事學院經過兩年進修的西軍幹將充任。”

“所有部隊均為全騎軍陣容,一人三馬編制,共計二十四萬匹騾馬,配備相應的廂車、火炮。”

“為適應指揮,這些部隊將構建起統一體系,稱為河北邊防軍,成立戰區指揮幕府,由種詁、巢谷擔任正帥和副帥,擇皇家軍事學院品學兼優,且有突出表現的年輕軍人組建參謀班子。臣等舉薦李純元、種師道、種師中、姚古、韋昭。”

“河北其余舊軍,視其精銳和訓練程度,逐步汰換舊制,減少人員,配備騾馬,列裝神機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