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2/2頁)

等到趙禼解放青唐,眾酋長發現溫溪心父子的確是被關在了大牢裏,更加坐實了阿裏骨的陰謀。

整個事件,其實是溫溪心提出計謀,得到了蘇油認可,然後讓王厚完善了計劃。

之後蘇油說服吉多堅贊和阿囤彌、白愔,給益西央去信,要求其合作,最終獲得了成功。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些東西,注定是不能留在史書上的。

史書上只有簡單幾筆:

“元豐七年,春,正月,丙午,遼主如春水,復建南京奉福寺浮圖。

宋收青唐。

癸醜,李憲等下扁都口,逐阿裏骨。

甲寅,進賢妃朱氏為德妃。

辛酉,詔黃州通判蘇軾知汝州。軾上表謝,且言有田在常州,願得居之。

帝從其請,改知常州。”

……

去年大赦,因為蘇軾烏台詩案受牽連,被發配廣南的好朋友王鞏,終於回來了。

老朋友相見,王鞏的精神面貌,身體發膚,竟然比離京的時候還要好,讓蘇軾大吃一驚。

王鞏卻覺得好笑,說廣南風物別具韻味,天天能吃到水果,稻米一年三熟,總之就是棒打麅子瓢舀魚的好地方。

當地人多念及少保的恩情,聽說自己是少保大侄兒的好朋友,一直照顧有加,不但沒有吃苦,竟然是去享了幾年福。

蘇軾表示不相信,王鞏便叫出當年堅持要陪伴自己去廣南的柔奴,為蘇軾勸酒。

當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大為感動,於是寫下了《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立即就登上了《時報》,廣為傳唱,趙頊知道蘇軾終不能屈從,覺得再懲罰下去沒有意義,給他轉任。

歷史上王珪對蘇軾的任命每每阻撓,這一次卻沒有反對,制詞裏邊,還用到“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的評語。

不過蘇軾的事情翻篇兒了,蘇轍卻又惹了麻煩。

因為給考生出題時沒有遵從《三經新義》,被當地官員彈劾,蘇轍被貶官撤職,移為歙州績溪縣令。

蘇轍一點都不氣,得命立即乘船北上。

想到去年黃州與兄長相見,與剛好貶到黃州的朋友張夢得一起遊覽武昌西山,張夢得當時邀請自己寫一篇文章,這欠賬一直沒還上,於是寫了《黃州快哉亭記》,施施然上任去了。

這篇文章同樣寫得漂亮,也登上了時報。

其中“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可謂膾炙人口。

汴京人津津樂道,這可好,只要大家都還用筆寫字,就沒人能夠攔得住大小蘇夫子的聲名傳到官家耳朵裏,這可好。

蘇油收到大小蘇的消息,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這倆貨也真是不讓人省心。

王相公的《三經新義》,在士林中引起的爭議越來越大,蘇轍出題不依《新義》,其實是一種進步行為。

但是槍打出頭鳥,在朝廷還沒有明確取消按《新義》取士之前,你蘇轍作為朝廷命官,這麽做就是不合規矩,被貶了也是活該。

不過此舉惹惱了另一個大佬——司馬光。

司馬光立刻上章,炮轟《三經新義》,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