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2/2頁)

小女孩似乎對這問題一堆的大叔有些戒備,不過雖然後邊還有一個手持寶劍,面無表情的程嶽,卻也是一點不怕:“大叔你有事兒嗎?沒有我就關門了。京中保甲森嚴,不要錯打了主意。”

說完後退兩步,從領口裏摸出了一個銅哨:“這哨子一響,你們可就想走也走不掉了。”

“嘿!”蘇油對這小女孩刮目相看,厲害!

趕緊解釋道:“我是夷仲兄的朋友,沒別的意思,上午見他在咳嗽,精神也不太好,便過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我認識很多醫術高明的大夫。”

小女孩眼圈就紅了,上下打量了蘇油一下,卻還是沒有放下哨子:“兄長的交代,今日不巧,你們改日再來吧。”

這時門口來了一盞燈籠,過來一個年輕的士子:“小妹,家中來客人了?”

蘇油扭頭,那年輕士子見到蘇油:“哎喲,國公大駕光臨,失禮了失禮了。”

說完有趕緊躬身:“下官畢仲遊,見過涪國公。”

蘇油說道:“家中就你們兄妹幾人?”

畢仲遊有些局促:“是,兄長前些日子感染了風寒,今日散衙回來,身子就越見不適,請了郎中來看過,剛剛抓藥去了。怠慢了國公。”

蘇油說道:“你家小妹倒是機警聰慧,這麽說夷仲兄在家啊?”

“是,在家呢。”畢仲遊趕緊說道:“小妹,這位便是你最佩服的涪國公,怎麽到了面前反而不識了?”

小女孩的大眼睛看著蘇油:“你就是蘇探花?”

畢仲遊說道:“進門再說吧,國公真是怠慢了。”

幾人進入小院,蘇油掃視了一下這院子,真的不怎麽樣,就不由得感慨:“畢文簡公後人,清簡自守則罷,何至於寒薄如斯!”

兄妹三人,乃是大宋著名宰相畢士安的曾孫輩。

畢士安是西京大同人士,太祖年中得進士,一生為人正直,勤於政務,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宋人對他的評價,是方正,沉靜,高雅。

平生不結黨援,只記交遊。

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引重他的,是王祐,呂端;相友善的,是王旦,寇準,楊億;他的門人,是王禹偁,陳彭年。

都是在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大佬。

當年太宗為皇子選拔記室參軍,有人舉薦畢士安,太宗說:“我中意的正是此人。”

後來召入為翰林,有人同時與舉薦了張洎,想把畢士安頂下來,太宗又說:“文采閱歷,張洎或可與並駕齊驅,但是操行,可就是差遠了。”

他是宋真宗的親密戰友,用宋真宗的話說,是“事朕南府、東宮以致輔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