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2/2頁)

蘇油心底裏不由得感慨,不管哪個國家,都是敵在前三排啊……

汴京城在理順了市易司職權範圍,取消青苗法城市小額貸款,開放酒曲專榷,推行積極鼓勵商貿的優惠政策,厘清沿途稅卡之後,本來就已經繁華無比的汴京城,突然間似乎變得更加的繁華了。

街上百姓的笑臉,明顯也比以前增多了。

呂公著效仿蘇油,同樣征集了開封府亟待解決的十件民生大事,再予以施行之後,街面上變得更加整潔,商鋪行人更加有序,管理街市的吏員更加盡責,街市更加熱鬧安全。

最關鍵的是,開封府的物價,出現了多年以來的第一次整體回落,讓汴京城百姓們突然覺得自己手裏邊可以支使的零錢變多了!

這是蘇油讓四通配合這次漕運稅制改革推出的舉措,其實一切其本質,不過是將沿途官員貪汙克扣的錢財,分潤了一部分給百姓而已。

官員們要貪汙一成,總體靡耗起碼得增到四成,這一部分靡耗,通過種種手段收攏,變成利潤之後,李肅之天天樂得見眉不見眼。

才施行一個月,三司的稅收比去年同月翻了兩番還多!

李肅之到現在才知道,為什麽張方平在三司的時候,三年能積十年之蓄!

而四通的利潤,相當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後,再去除十分之一作為商稅。

剩下的十分之九,蘇油指示四通吃掉六成,其余的讓利給了各行的行首們,並且要求行首們也實行相應的物價調整。

四通只是最大的商家而已,整個大宋各路,因這項政策受益的商家,將新政推行一個月來的物資交流的總數,硬生生堆高了兩倍!

老百姓們突然發現,城中的物資突然豐富了,價格也下降了。

而降價打折的促銷活動,也突然變多了。

最大收益群體,其實不是百姓,而是朝官們。

他們才是最大的消費群體。

加上媒體輿論的刻意引導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一時間,元豐新政,好評如潮。

《時報》,《新報》玩了一招稀奇的玩意兒,訪談。

采訪了三司,開封府,常平倉,汴京的行首,以及一些行商,小老百姓,然後將他們對新政的褒揚,通過實錄的形式刊登在了報紙上。

趙頊對此喜聞樂見,這段時間天天都要讀報紙。

三司李肅之開篇就是:“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

開封府呂公著開口就是:“百姓們生活的改善,時時刻刻都裝在陛下的心裏……”

常平倉大使的說法是:“今年以來,陛下曾多次指示,要求一定保證汴京城的基本口糧儲備。”

“我常平倉知恥而後勇,揪出了蛀蟲,完善了制度,整頓了隊伍,充實了倉儲。”

“在青黃不接,本應米價沸騰的時節,攻堅克難,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陛下的交代的任務,將今年六月的米價,控制在了五十文一鬥。”

“一鬥米的價格,比往年平均的七十文,整整低了二十八個百分點,讓汴京城的老百姓,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