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2/2頁)

蘇明潤之精,李定和舒亶算是徹底見識到了,此人搞不好早就防著這一手了,心機深沉無比。

見兩人無言以對,蘇油才拱手道:“禦史台的風格,蘇油早有耳聞,糾偏士風,整飭官場,致君堯舜,固然各位當然之責。”

“但是之前不能預設立場,認為一個人一定是好人,或者一定是壞人,而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比如大蘇那些詩詞,不是應當調查詩文裏邊所寫的內容,到底是不是事實嗎?”

“如果是,那子瞻寫出實情,提醒中書民間尚有疾苦,需要留意,這又有什麽問題呢?”

“如果不是事實,那才是大蘇捏造誹謗,合該治罪。是吧?”

“要是寫一些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文,便成了大罪,以為不忠不敬,必欲誅殺。那杜工部,白樂天,李公垂,張才叔,是不是早該下獄論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些詩文,到底是誹謗朝政,辜負君恩;還是與民發聲,為民請命?”

“要是這樣也叫有罪,那我現在就自首。當年初到夔州,我曾經做過一首歪詩——‘一裏編民十戶寒,邑中誰與共溪山。何當醉酒溫茶色,臥看清聲滴井欄。’”

“當年初至夔州,蘇油滿眼所見,都是民不聊生,嗷嗷待哺,一州最富者,不過山田兩百畝,年蓄米五百斤,得著五尺麻裳而已。”

“通判尚需力作,縣令還要挖筍,才能養家糊口,實乃天下至窮之處。”

“有此詩而發宏願,定要在一任之期,領治下編民脫離苦海。”

“你們以文字入細罪,鉗制天下人之口,此獄若起,這是陷害君上,將會讓陛下在青史上留下比唐玄宗,孟昶,周厲王都不如的汙名!”

“蘇油不能當禦史之橫,今日便自請詔獄,於二蘇同列,以待天下公論!”

靠!溫吞吞半天,現在說翻臉就翻臉。

李定一拍幾案,怒喝道:“蘇油!你自身未脫嫌疑,一味鼓動如簧之舌,抵賴遊移,希圖僥幸!需知禦史台不是你能夠放肆的地方!”

蘇油冷笑道:“李大博好大的聲威,需知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世間萬事萬物,擡不過一個天理人情。”

“收起你理學那一套!”李定怒火中燒:“邪學猖熾,需知朝中還有衛道之士,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