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2/2頁)

蘇軾以工代賑,除了正常的防洪救災工作,還興辦了學校,舉子倉,收養了一千多名孤兒。並在徐州西南的白土鎮發現了煤礦,加上徐州本地一直就產鐵,於是幹脆在白土鎮建立了徐州鐵冶,成為和鄆州城一樣的鋼鐵中心。

蘇軾因此受到趙頊的嘉獎,朝廷專門下達赦令,表彰蘇軾在徐州身先士卒,率領全城軍民抗災自救,保衛了徐州城,並且妥為善後的功績。

鄭州也是重災區,蘇元貞本來是蒙朝廷召入,考計史料,繪制地圖的,結果臨危受命,成為了鄭州工業區恢復重建的直接領導者。

好在鄭州有嵩陽書院,有石家,有無數的理工人才,蘇元貞幹脆利用這個機會,升級煤鐵產業,機械制造產業,將被水浸泡過的機床淘汰給了石家,又從石家購入了新型機械。

石家作坊則將這些機械維修改良之後,賣給了周邊州城的工坊。

五月初,鄭州的工業完成了升級換代,其中內工坊,胄案耗費了朝廷和趙頊內藏的五十萬貫,建立起了和冶州一樣的高爐和平爐。

不過因為原料問題,這倆爐的使用壽命不如交趾郡,還得定期大修。

四通商號則撥款八十萬貫,升級了機械加工產業。

鄆州,朝廷同樣撥款四十萬貫,除了在梁山泊周圍修建堤圍,還擴大了港口和鐵冶規模,技術是沒錢提升了,不過產量還是得到了長足的增加。

五月,甲戌朔,趙頊禦文德殿視朝。是日,中書上報,鄭州,曹村決口新堤修成,河還北流。

自閏正月丙戌首事距此,凡用功兩百九十余萬,材兩千二百八十九萬,錢、米各六十萬,兩地堤圩,全長兩百一十四裏,皆用卵石竹籠和水泥槎馬進行加固,能夠抗擊百年大洪。

此次大治黃河,乃文彥博力行倡議:“臣曾經奏報德州河底淤澱,泄水稽滯,上流必至壅遏。若不預為經制,必溢魏、博、恩、澶等州之境。而都水司略無施設,止固護東流北岸而已。”

“前幾年正好枯水,官吏希省費之賞,未嘗增修堤岸。導致大名諸埽,皆可憂虞。”

“以曹村一埽為例,自熙寧八年至今三年,雖每計春料當培低怯,但有司未嘗如約撥款,此非天災,實人力不至也。”

“今河朔、京東州縣,人被患者莫知其數,熬熬籲天,上垂聖念。而都水官不能自訟,猶汲汲希賞。”

“臣前論所陳,出於至誠,本圖補報,非敢微訐也。”

至是趙頊才下定決心,大修河堤。

河堤修好,趙頊很開心,將鄭州堤取名為永平埽,曹村堤取名為靈平埽。

不過幾處大工程,還有汴京城墻的整修改造,前後耗資不下兩千萬貫,將大宋今年的財政直接吃成了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