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2/2頁)

這其實也是老曾的一種為臣之道,不跟任何人有瓜葛,這叫“孤臣”,皇帝挺喜歡的一個類型。

最關鍵是他曾力薦王安石以間韓琦,後來又和王安石發生政見沖突。既不是堅定的改革派,又不是堅定的保守派。這才是遭到詆毀的原因。

當年趙抃和張方平一起反對王安石的時候,曾公亮也同意了的,結果趙抃想依法辦事,導致王安石去相的詔書沒能立即起草。

曾公亮算計之後,認為王安石贏面更大,於是又派兒子連夜給王安石通風報信,王安石立即入宮面見趙頊,導致老張和老趙錯失了機會。

王安石很感激曾公亮,提拔其子曾孝寬入樞密院就職。

蘇軾曾經責備曾公亮不能救正補弊,曾公亮的解釋是:“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世人以此譏諷曾公亮,認為他用這種辦法保持祿位與寵幸,不是正人。

不過曾公亮對趙頊來說,的確有定策之功,僅次於韓琦。

韓琦得到“兩朝顧命定策元勛”的碑文,趙頊給了曾公亮同樣的待遇,禦篆其碑首曰“兩朝顧命定策亞勛之碑”,並配享英宗廟庭。

王韶對曾公亮很感興趣,不過感興趣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好想看看那部《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分前、後兩集,每集二十卷。

前集二十卷,詳述了宋朝軍制。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

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樣都配有詳細的插圖,當然插圖比較粗糙,離理工制圖差了十萬八千裏,不過也算是極寶貴的資料。

後集二十卷,則輯錄有歷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歷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前集王韶不感興趣,他自己比曾公亮還清楚,他感興趣的是後集,那是曾公亮從內府圖書中整理出來的,很多連王韶都不知道。

蘇油笑道:“從仁宗朝就開始編寫,到現在二十來年,直到曾公去世前才完稿,堪稱巨著。只可惜啊,從問世的第一天開始,《武經總要》就已經落後,只剩下文獻價值了。”

言語當中,頗有些自得。

王韶翻著白眼:“得意吧你就!”

李舜舉見兩人又要開鬧,趕緊打岔:“邸報上說,權發遣提點開封府界公事蔡承禧,言提舉義倉事,我們交趾路是不是也可以搞起來?眼看著就要進入雨季,編查以往史料,交趾也是有災的,主要是大風,大雨,大水。”

李道成過來拱手:“多謝都監垂愛我交趾百姓,如今交趾路格局已然不一樣了,義倉,學校,慈濟院,已然行有余力,我準備行文州縣,讓各地都置辦起來。”

蘇油說道:“對,這些也可以列入地方官員考績之內。其實最好的考績方法,是統計出治下百姓的幸福指數。不過這個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