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第2/2頁)

直到四月,西軍撤離完畢,軍事才算告一段落,蘇油終於有時間回過頭來料理交趾政務。

現在他手底下,就剩八艘戰艦,一千五百衣錦軍,還有夔州義勇,以及一堆的仆從軍和降軍了。

首先要料理的,就是仆從軍的問題。

這裏又牽扯到以前的爛賬。

整個中南半島,就是被紅河,長山山脈,湄公河切割為幾片大區域的火藥桶。

長山山脈如今稱為富良山,貼著半島東部的海岸線一路向南,直達南部海濱,與半島東部海岸線,構成了一條狹長的通道。

通道中央,有一座山峰分隔南北,那裏中南半島著名的咽喉要地——海雲嶺。

海雲嶺的關口叫橫山關,關下山南就是占城國舊都賓童龍。

賓童龍是一座依靠海運興起的城市,在航海技術還不發達的唐代,這裏是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隨著海船和航海技術的升級,船只的航行線路越來越取直,如今的海船,已經可以繞過瓊崖島,直接抵達賓童龍更南邊的地方。

海商們在那裏和當地人一起,新建起了一個繁華的海港,叫因陀羅補羅。

在宋代航海家的筆記裏,賓童龍被稱為舊州,因陀羅補羅被稱為新州。

李朝交趾崛起之後,向南占領了海雲嶺以北地區,將以前屬於占城的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納入自己的版圖。

占城迫於交趾的軍事壓力,遷都到了因陀羅補羅以南百裏的王城——毗阇耶。

而富良山的西面,則是湄公河流域,因為有九條出海口,如今被稱作九龍江。

流域又分為上遊的大高原和下遊的大平原。

上遊地區是一個國家,被稱作陸真臘。

而下遊地區,則被占城和另一個國家平分——那個國家人口和民族習慣與陸真臘相似,因此被稱作水真臘。

除了這幾個大國家,半島上還有無數的小城邦,部落,諸國之間常年累月的征戰殺伐,給這片地區帶來了深刻的苦難。

聽聞交趾被滅,這些國家城邦紛紛前來升龍,要求見大宋官員,不是從屬國的要認宗主,本是從屬國的要哭訴冤屈要大宋裁決公斷,成天吵吵嚷嚷不可開交。

根據理學關於矛盾的闡述,先要解決主要矛盾,然後才是次要矛盾。

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占城的三州歷史遺留問題。

光這個問題就非常復雜,李常傑在三州采用的政策,和蘇油在富良江北幹的差不多,打壓社老豪強,解放奴隸,讓耕者得其田,僅僅這一招,就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收獲了大部分的人心。

而占城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宋人稱他為制矩,是曾經被交趾俘虜過的,其後簽署了割讓三州給交趾的協議後才被釋放,其號召力和威望,在關北三州中極低。

此次占城出兵,是賓童龍的酋首,如今大宋冊封的舊州刺史王珍發起的,和占城國王一文錢關系沒有。

而這個王珍根本不願意被占城統治,出兵這麽積極,原因是看好大宋賭一把,指望著背靠大樹好乘涼。

如果把三州之地還給占城,舊州就會被占城包圍,王珍當然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