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2/2頁)

鄆州水泊八百裏,足供埠口之需;大名新河,水力沛壯,一日可濟千裏。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此萬眾一心,共務時艱之時,非雜議攻訐,引經辯難之日也!”

王安石這才頓時反應過來,和反對派們打嘴炮屁用都沒有,平息事態斷他們的根才是正經!

立即召集呂惠卿,曾布進行賑濟工作,蘇油在商賈中面子大,漕運他估計不一定靠得住,親自出面請蘇油組織商賈。

三月底,詔出常平倉米百三十二萬斛、三司米百九十萬斛置官場,蘇油與商賈們經過“艱苦”的談判,減直兩成作為出糶價格,商賈出錢後發給鹽引,然後組織他們運送糧食去河北。

蘇油還讓小妹說動皇室慈善基金,除了出資三十萬緡救災外,還許商賈每轉運一船糧食,將獲得皇室琉璃坊五十件琉璃器的自主銷售權。

商賈們頓時積極性大漲,董非遠從江漢組織了上百艘的糧船四萬石的糧食——報效皇宋在所不辭,我董非自行組織自行銷售自負盈虧,不勞朝廷費一點心——就是五千件琉璃器記得別忘了就行!

河北其實不是沒有糧食,才大半年的旱情,不足以把河北糧庫掏空,只不過如今民間還有存糧的,都是大地主,這幫子人只怕是將這次旱災,當做了發財的機會。

而各路倉使們,同樣在期待朝廷下文,給他們填補虧空上下其手的機會。

要讓這些人發不了財,只有靠國家出手維護基本盤,打消讓這幫子人發國難財的心思。

這就是大宋的悲哀,掉到渣的執行力。

蘇油這邊之前也一直不太重視此次旱情,朝廷邸報上見不到這些消息,文彥博如今連報告都懶得打。

直到二月收到滕甫的信件,知道鄆州出現旱情的消息,才讓蘇油大吃一驚。

鄆州有八百裏水泊,鄆州都能出現旱情,那整個河北山東,就不是一般的嚴重了。

但是他的正職乃是開封府尹,對趙頊的影響力還不夠,而且之前和王安石有過君子協定,如果自己越過他向趙頊打小報告,政治上會背上“無信”的巨大的汙點。

而且自己這邊也快要忙不過來了,眼看即將麥熟,開封附近卻出現了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