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2/2頁)

哲學是什麽?其實不復雜,就是以理性論證為基礎的思辨之學,解決的世界的本原,思維的本原,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本原這三大命題。

其方法是嚴謹而周密的。

對關蜀學派來說,首先就是形而上,就是從現象通過實證,以數學為工具,一步步提煉出公式,找到普遍意義上的真理的過程,這是蜀學的強項。

以此為根基和方法論,再逐漸上升到思維層面。

書中列舉了不少讓如今宋人感到新奇的例子,比如經典物理的三大力學定律,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光的傳播和折射,氣壓的形成,溫度的精確測量,熱的傳遞,能量概念,能量守恒和轉化……

物質構成方面,列舉了天師府的最新研究成果,到現在所確定的元素,化學的理論體系,氧化、燃燒、爆炸的同一性,水的元素構成,空氣的存在……

天文地理方面,風和雨的形成,地質變遷的證據,化石的由來,河口沖積三角洲的形成,地面曲率的存在,如何從古人天文測算中發現不同觀測地點經緯的差異,歲差的存在,北極星的位置小變化……

其中有不少重大的研究成果,比如回歸線的存在,證明了南北氣候不同的原因,與太陽光照直接有關,同時也證明了大地在不斷的運動當中。

還有一條,天師局關於日月運行儀器的計算觀測過程中,引入相對運動概念之後,發現日月食發生的時候,多在天黃道和天赤道相交之時,這個時候,太陽,月亮和觀測點,處於一條直線之上……

還有一些數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最簡單的是方程的應用,高深的是球面幾何,解析幾何,函數,數論,概率問題等研究……

這一切都是以理工為思想武器認識自然得到的巨大成就,也鐵板釘釘地證明了這一套體系,對世界本原的研究,是有巨大幫助的。

然後就是第二部分,思維的方式方法問題,這就是辯證邏輯。

這個中國人雖然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其實一直就玩得溜熟,不過主要用在了文學上,議論文裏邊常見。

但這也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蘇油建議將語言作為現象,然後推導出一套關於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的論述。

可以吸收借鑒古代名家的學術和定義,以及佛家因明之學,和華夏文明典章裏無數經典名篇中從引論到結論的過程,進而提煉出來。

第三是認識論,解決什麽是知識,以及怎麽才能得到知識的問題。

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沒有絕對真理,真理只是個人對知識的選擇性確認。

理學的問題,是要讓大多數人,認同理學用來解決如何選擇和如何確認的系統化理論。

其實很簡單,也是理學一直崇尚的觀點——真理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