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2/2頁)

國家給士卒的補貼,蘇油覺得實在是太低了,因此向朝廷打了報告,陜西,熙河,永興軍三處,是戰區,正軍待遇請比照東京上四軍,蕃軍和廂軍請比照上四軍三分之二,義勇比照上四軍一半的標準。

這個標準相比以前不啻天壤之別,但是也不是白給。

各地訓練半年,然後隊率以下編制全部打亂,重新選拔。

最好的軍士,進入囤安,控鶴,鎮戎等正軍,第二等進入蕃軍番號和廂軍番號,第三等直接降為義勇待遇。

連義勇能力都達不到的,以及年紀超過五十,或身有殘疾的,或門戶單丁,讓他們退役,編為地方建設兵團。

永興軍路的土地還多,還有各處廠礦,還有修路,水利,寨堡,軍工廠……即便是到這些地方幹活,待遇都遠勝從前。

種詁,種珍,王文郁,範龍山,田守忠等各路將領為了搶奪人才,見天的就在蘇油和郭逵面前鬧騰,打不完的官司。

囤安和控鶴的老軍,如今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大部分退伍回到了嶲州。

剩下的那些,成為了軍中的骨幹,即便是按照改制後的俸祿,也比之前眉山和二林給出的補貼只多不少了。

西南蠻老兵,用他們的鮮血和榮譽,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贏得了朝廷的完全信任,嶲州,得到了大宋的完全接納。

新兵們從陜西,眉山,嶲州,瀘州各地選拔,但是部隊屬性已經發生了改變。

不再是準雇傭軍性質,更不同於邊蕃,而是宋廷的兩支鐵打的王牌部隊!

趙頊又飄了,效仿唐太宗用突厥人當任自己禁衛的例子,特旨囤安,控鶴精選百人,作為自己的親衛侍從。

一支駐紮鄭州軍器監,一支護衛儀仗,定期輪換,以示榮寵。

這只是表面上的借口,實際上是用來守護各項新武器的研發工作,摸索新軍編制戰法的骨幹部隊,但是此等榮譽,已經是大宋獨一份了。

這兩百人編制,在趙頊登基前就是一份暗地裏的力量,如今也有部分軍士,被趙頊通過授予橫行官職,充實到宮衛當中,剩下的那些,連同陜西補充過來的特種部隊一起,和“羽林孤兒”們一起,開始訓練掌握神機銃和幾種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