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

來了就要做事,人多了嘴就雜,在趙頊那裏就不容易造成偏聽,內部公開,處事公正,有沒有小弟弟,一樣公平,這樣君臣都對對方放心。

所以趙頊對禦史的彈劾一點也不感冒,私人那也是老子的私人。

蘇油也沒有辯解,現在的他,可以說穩如泰山,只要自己不挑事,基本身處不敗之地。

因為霹靂炮銃管鏜制成功了。

石富到了,霹靂炮後裝方式改造就提上了日程。

之前的霹靂銃,就是明代子母銃的樣式,子銃從上方裝入,貼合不緊密,蘇油只簡單在其後加裝了一個螺旋杆底塞,提供慢射模式了事兒。

有了石富這個大匠作,與陳昭明,庫羅,艾爾普三個數學家,加上自己從後世知道的裝填方式,後裝炮的炮閂設計,便提上了日程。

經此改造,母銃變成了後世身管炮,子銃則變化為了帶底火的炮彈,霹靂銃在圖紙上的模樣,與後世意大利炮,越來越接近了。

朝堂上,三部新法相繼推出,一部得到了眾口一致的好評,一部沒有引起大家重視,一部引來了極大的爭議之聲。

《裁宗室授官法》,《農田利害條約》,《青苗法》。

《裁宗室授官法》,屬於太歲頭上動土,王安石不惜先拿皇族宗室開刀,以宣示堅定不移推進變法的決心。

皇親國戚授官過濫的問題,已經困擾了大宋幾十年之久。

宋代統治者對待皇族相當優厚,只要是趙氏皇家宗親,不管有無真才實學,都可以憑借血緣“列之高爵,置之重位”,享受高官厚祿。

尤其是皇室成員,從七歲開始就能“賜名授官”,連繈褓中的嬰兒也受封成為朝廷命官。

他們長大後升遷迅速,“自初除小將軍,七遷至節度使,遂為定制”。

王安石制定的《裁宗室授官法》,明確規定趙弘殷、趙匡胤、趙光義三族後裔中的每一支,每一代只能保留一個名額,選擇一位賢良為公爵,其他公爵全部廢除。

另外,不再給予五服以外的宗室子弟賜名、授官、享受國家補貼的特殊待遇,宗室子弟從此一律經過考試選拔後方可任官。

這幾項規定出台後,朝廷財政開支一下節省將近百分之四十,成效十分顯著。

但王安石對於皇族宗室的裁抑改革,使皇室成員的既得利益嚴重受損。

這些人不敢去與趙頊爭辯,經過一番密謀後,宗室子弟們集體守住王安石下朝的必經之路,一擁而上攔在王安石馬前,高聲呼喊哭訴:“我們都是宗廟的子孫,奉告相公要看祖宗的面子。”

王安石不為所動,義正詞嚴地厲聲喝斥道:“即使祖宗世代遠了,也得從祖廟中遷出,何況你們!”

這些養尊處優的龍子鳳孫哭鬧無望,只得無奈散去,但對王安石產生的切齒仇恨卻一直埋在心裏。

而這次宗室改革,卻罕見地收獲了廣泛贊譽,就連富弼、司馬光等人都認為此舉深得民心,表示堅決支持。

蘇軾更是用“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八個字,給以高度評價。

在宗室們一片哀聲之際,蘇油出手了。

蘇油上書,宗室之中也不全是寄生蟲,其中中上之姿,管理一個工坊,問題是不大的。

他們需要的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如果宗室子弟中有願意從事理工之學的,可以來嵩陽書院進行就業培訓,然後量能授職,作為今後皇室諸多產業的管理人才。

趙頊可算是松了一口氣,士大夫頌揚有屁用,太後和太皇太後在後宮中給他施加的壓力,讓他快要頂不住了。

大手一揮,去嵩陽書院幹什麽?我們幹脆就在京中成立一個皇家理工學院!

皇家理工學院,旨在解決宗室弟子再就業問題,幫助大宋培養致用之學的人才,不過趙頊點了一個人的名,封蘇小妹為華容縣君,由她來擔任這個皇家理工學院山長!

以前留下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了!

在所有人都將目光盯在《青苗法》上的時候,蘇油卻將重點放在了《農田利害條約》上。

這特麽給蜀中量身定做的升官發財之道啊,擁護,大力擁護!

之前就有動靜,趙頊有詔:“諸路監司訪尋州縣,興復水利,如能設法勸誘修築塘堰、圩堤,功利有實,當議旌寵。”

然後知唐州高賦,蒙賜敕書獎諭,因為他在唐州五年,增戶萬一千有奇,辟田三萬馀頃,歲益稅二萬二千有奇,作陂堰四十有四。

《農田利害條約》規定,不論官民,只要熟悉農業耕作技術或興修水利工程技術,均可向各級政府陳述自己的意見。

經各級官員商定,或經中央派員按視清楚後,如果確實對農業生產有利,立即將這些人的意見由州縣官府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