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2/2頁)

唐淹興奮地說道:“正是!如今呂晦叔,司馬君實為翰林學士,張學士為翰林承旨,趙學士知諫院,王介甫也將入朝,成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這是眾正盈朝!朝堂有望,大宋有望啊!”

蘇油摸了摸鼻子:“呵……呵呵……”

……

司馬光和呂公著的任命是三月的事情,“光累奏固辭。”

趙頊不許,面諭道:“古之君子,或學而不文,或文而不學。只有董仲舒、揚雄可稱兼而有之。到了愛卿你這裏是第三個,幹嘛要推辭?”

司馬光說道:“翰林學士要起草詔書,我不會寫四六駢文。”

趙頊說道:“沒關系,你便如兩漢制詔,用古文文體就行了。”

司馬光道:“本朝沒有這樣的故事。”

趙頊也有些對司馬光的借口著惱:“卿能舉進士高等,而不能為四六,這可能嗎?!”

別以為我忘了你當年是甲科進士第六名!

司馬光出來後,趙頊繼續派遣內侍至合門,強迫司馬光受告,司馬光拜而不受。

直到司馬光入退到合門外庭中,都還在推辭,內使最後將告書硬塞進司馬光懷中,“光不得已乃受”。

後來,趙頊問當時還在朝中的王陶:“公著及光為學士,當否?”

王陶贊賞不已:“陛下用此二人,天下何憂不治!”

……

趙老頭知諫院,也有小故事。

老頭入謝的時候,趙頊問他:“聞卿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邪?”

趙抃就嘆氣:“蜀中狡童不在,這次琴鶴倒是都得保全。”

趙頊哈哈大笑:“對呀,應該還有一只白龜才是。”

趙抃這才說道:“蜀中新制,起於眉山,既然行之有效,又何必另外更張?地方任職的官員,後任必愛推翻前任舉措,一味更張,認為功不己出,無名無利。這種事情,臣是不願意做的。”

趙頊點頭:“對了,有一點要與愛卿說明——以往近臣自蜀還者,必登省府。如今讓你做回諫官,朝中大臣頗以為疑。”

“其實我是久仰‘鐵面禦史’風采,欲賴卿言耳。大用何必一定省府嘛!愛卿你說是不是?”

於是趙抃回去之後,立刻上疏言任道德,委輔弼,別邪正,去侈心,信號令,平賞罰,謹機密,備不虞,勿數赦,容諫諍十事。

……

至於王安石的詔令,那就更加的誇張了。

自王陶被劾後,曾公亮自問摸明白了趙頊的脈門,因此力薦王安石,想用他來牽制韓琦。

加上趙頊的鐵杆韓維和王安石也是文章知己,平日裏沒事兒就在推薦,因此趙頊對王安石,早就非常仰慕。

王安石一直辭官不起,如今守喪期滿,趙頊反而患得患失:“安石歷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為不恭。今召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他是真有病啊,還是別有所求啊?咱別沒整對路數,讓大賢再次不買賬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