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2/2頁)

之所以攻擊歐陽修,一來是韓琦相兩朝,立人主,曾公亮資望深厚,台諫搬不動,皇帝也不敢支持他們動這兩位。

相比之下,歐陽修資歷淺得多,且有些政治潔癖,從之前不願意擔任樞密使,如今眾人潑汙水說他首倡濮議他沒有甩鍋給隊友,而是將這名聲扛起來應戰,就能夠看得出人品。

一旦彈劾比較兇猛,歐陽修多半會主動請辭,這不能不說是台諫“君子”們的算計。

接著十三日,十八日,台諫攻擊越來越猛烈。

歐陽修老老實實應戰,一條條反駁,還是老調重彈,其一自古無皇伯說;其二簡宗廟致水災,是厚誣天人之說;其三言漢宣,哀帝之法就不該用,是以果推因,不原本末。

韓琦也在想辦法,不過他的辦法,是同樣不走正道——利用內官,說動太後!

正月二十三,太後態度翻轉,不管是不是受到威逼,總之,太後同意了中書派的主張!

趙曙立刻詔書跟上,言辭謙讓的同時,咬死是“面奉皇太後慈旨,已降手書如前。”並請求在皇考陵園立廟祭祀!

這等不走尋常路做法,當然激起台諫強烈反對,呂誨等人自動停職,杜門待罪,並將中書派不光彩的一面在奏章中一一點了出來。

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傅堯俞、侍禦史趙鼎、趙瞻自使遼歸,以嘗與呂誨言濮王事,家居待罪。

趙曙連下旨意,要求台諫恢復運轉,然而台諫連上九道奏章,除非國家處置歐陽修,韓琦,否則絕不奉詔。

司馬光也奏請與堯俞同責,家居待罪。又奏乞早賜降黜,凡四奏,卒不從。

二十七日,已經獲得勝利的趙曙要求停止濮議,並詢問中樞台諫的奏狀該如何處置。

所有人都不說話,只有歐陽修繼續鐵頭:“遇到這種理難並立的情況,如果臣等有罪,那就該留下台諫;如果認為我們無罪,那就請聖旨。”

於是,趙曙決意將台諫派的呂誨,範純仁,呂大防,傅堯俞,趙鼎,趙詹派出京城,結束此次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