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2/2頁)

蘇油看著軍士便有些皺眉頭,說好的渭州治下無軍,所給都用於囤安軍和控鶴軍,相當於知州承包責任制,按道理這裏只有衙役才對,那這支隊伍屬於誰?

蘇油對張麒使了個眼色,張麒下馬,對一個軍士拱手:“這位軍爺,敢問是哪位鈐轄管照?”

軍士見張麒穿著不凡:“小郎君來渭州何事?打聽作甚?”

張麒笑道:“家中是買賣人,去歲各處欠收,獨蜀中豐稔,聽聞陜西糧價高昂,家裏便派我先來打聽打聽。”

說著將一把銅幣塞了過去。

軍士笑眯眯地收了:“我們是小隱君帳下,郎君若是手裏有糧,那運至西北自是高價。就有一條,糧食從蜀中過來,怕是三不存一,因此即便價高,能不能賺,卻也兩說。”

張麒恍然大悟:“哦,那要是我出本錢找流民開墾呢?涇河沿路,水土都不錯啊,種他娘的一萬頃,老哥你說我是不是就發達了?”

軍士哈哈大笑:“我家知軍常常教訓我們,看事情不能光看好處不看壞處。不能光看別人為啥那樣做,更多的要看別人為啥不那樣做。郎君能想到的,難道別人想不到?可為啥別人不那樣做呢?”

說完拍了拍張麒的肩膀:“兵荒馬亂的,郎君自己多想想吧,我還要去倉中運糧,先行告辭。”

張麒回來稟告了蘇油,蘇油笑道:“小隱君的兵啊,可還行。走,先去城中找住處吧。”

當年大儒種放隱居西北,被稱為“隱君”。

到了種世衡一代,成了抗擊西夏的主力。

種世衡是種放侄子,也是非常有個人魅力的人,年少時崇尚氣節,兄弟中有想分其資產者,他全數辭讓給予,只取圖書而已。

其後得罪權貴,又被宋綬保護,再到範仲淹經略陜西時,得到大力提拔。

其後築城青澗,開墾營田,招募商人,雪夜撫羌,反間除賊,種種神奇的事跡,簡直就是波瀾壯闊經歷豐富的一生。

所生八子,均在軍中,成就了西北脊梁,大名鼎鼎的種家軍。

長子種詁,少年時仰慕叔祖種放的為人,喜讀《春秋》,卻不喜歡科舉考試,說話做事頗有祖風,時稱“小隱君”。

與其弟種珍、種諤,並稱“三種”。

種家在西北根深蒂固,小隱君估計也是聽聞渭州換知州了,然後害怕蘇油這娃娃太守不靠譜,先跑來清倉。

武人,被文官打壓得太狠了,也難怪人家小隱君這些作為。

蘇油並不反感,西軍的那些破銅爛鐵,自己也看不上。相反對小隱君的思慮周全頗為贊許。

小隱君就守在渭州北面,和種珍所守的環慶,種諤所守的延安,連成一條線。

他們穩當,渭州就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