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

《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

立春日,州縣及農人鞭打土牛,象征春耕開始,以示豐兆,策勵農耕。

農為百業之本,春為一歲之首,這“迎春”的儀式,尤其是官家頒布《土牛經》後,越發地可隆重起來。

冬至節後的辰日,就要以桑木做骨架取土塑成土牛,立於縣衙之外。

春牛的制作很有講究,春牛的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個月;

四蹄象征四季;

柳條象征春天;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個節氣。

立春前一日,夔州郊外,立起了一座祭壇,叫“先農壇”。

這天絕早,官員們都要洗澡,穿素服,在前方步行引導。

四個漢子擡泥塑春牛為象征,由知縣派官員當任“春官”,手裏拿著彩色的柳鞭,一路模仿趕牛的動作,將春牛趕到先農壇,進行祭祀。

四方男女老少都要趕來,簇擁著春牛一起來到先農壇,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除了規勸規勸農事、策勵策勵春耕的含義,也是喜慶新春、聚會聯歡的形式。

次日又要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

縣衙前左右兩邊,百姓買賣泥做的小春牛,相互贈送。

這裏還是一個春天的市集,蘇油按照眉山蠶市的路數,也搞了一個萬姓大集,買賣農具,交流蠶種,種苗菜籽。

挑選菜苗蠶種的女人們,頭上戴著裁剪的春燕、春蝶作為飾物,這叫“戴春”。

市場上還賣起了春卷、春餅。大家購買品嘗,這叫“咬春”。

縣衙前立著一個竹筒,衙役守衛,還有官員在旁邊觀察。

竹筒裏面裝個雞絨毛,按照歷法,立春時刻陽氣復升。

新到的奉節知縣守著竹筒等著,等到絨毛輕輕地向上浮動,輕輕地飄出了竹筒時,就表示立春的時刻到了。

立刻鳴鑼擊鼓,漢子們從縣衙裏將春牛擡出來,在衙門前擊碎。

男女老幼爭先恐後地上前爭搶春牛身上的泥塊,據說這泥塊拿回去撒到家中的田地裏,就能保佑今年稻麥豐稔。

除了縣衙這正式場合,各鄉各村,也有自己的儀式。

還是有打春牛,不過這個儀式是有扮演“句芒神”的農夫執行,表示以神靈的意志喚醒冬閑的耕牛,準備耕作了。

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黃蹄白雙角,牧童綠蓑笠青篛。

土脈應雨膏,不似今看樂。

兒聞年登喜不饑,牛聞年登愁不肥。

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鬥。

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閑?

……

今年的夔州,便要提前實現“大田耕盡卻耕山”了。

稻田大規模普及的第一年,蘇油在梁家莊子抓典型作示範。

探花郎的保證,加上有一套《西南農書》的神聖加持和畝產四百斤的稻種的誘惑,以及自家兒子的慫恿,梁老員外表示可以搞一年看看效果。

今天要做的事情,是滋田坎,挑泥糞。

柑橘樹下厚厚的雞糞,牛欄的牛糞,都要挑出來,一來是清理幹凈畜欄和禽圏,二來是準備堆肥。

田坎經過一個冬天,會出現細小的縫隙,需要下田用腳探尋,找到後用腳踩稀泥填上,以防漏水。

之後還要敷田坎,將田裏的泥挖出來,給田坎內側敷上厚厚的一層。

接下來就是整理農具,蘇油趁這段時間,給梁家挖了豬糞坑,修了豬圈,搭了雞棚架子,實施圈養。

豬娃是用的可龍裏的閹豬崽,等效果出來後,蘇油準備讓這裏成為夔州種苗基地。

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柑橘樹的枝條,用刀子橫割,去掉一圈皮,然後用混了草木灰的泥土包住,用稻草紮上,春後會長出根來,剪下來栽到地裏,就會變成一株新的柑橘樹。

梁員外打心底裏邊將信將疑,要真有這法子,那為啥柑橘樹還是沒有滿世界都是呢?

蘇油哈哈大笑,事情都是有個推廣過程的。如今的可龍裏,石家堡,陵井,這些地方的柑橘,茶樹,龍腦樟,可不就是到處都是嗎?

這些事情做完,轉眼就該在暖炕灶台上發稻種,在田裏仔細平出秧床,準備培育稻秧了。

這天,孫修急急忙忙地來到梁員外莊上,穿著孝服拿著邸報,見到蘇油就嚎啕大哭。

官家駕崩了!

年初的時候,官家身體尚可,新年前夕,還去了龍圖、天章閣,召見輔臣、近侍、三司副使、台諫官、皇子、宗室、駙馬都尉、主兵官,一起觀看祖宗們的禦書。

之後又寶文閣,寫了飛白書,分賜從臣,作了一首《觀書詩》,讓群臣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