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2/2頁)

上元三鼓滅瘴虬!”

說完再次將粉筆擦舉起來,前排眾小子紛紛躲閃。

蘇油只好搖頭,輕輕將粉筆擦放下,說道:“剛剛這首叫定場詩,說的乃是歷朝歷代,每當多事之秋,常有英雄橫空出世,挽救國家於危難當中!”

“前秦苻堅領百萬大軍,投鞭斷流欲滅東晉。結果被小將軍謝玄以少勝多,擊敗於淝水!逃回路上,聞風聲鶴唳,都疑為伏兵!”

“漢昭烈征吳欲報荊州之仇,吳將陸遜一退再退,最終在猇亭舉火,焚燒蜀軍連營,東吳得安。劉先主托孤孔明,病亡白帝!”

“當初,漢皇鑄造銅駝一對,精工巧細,堪為極品。立於宮前,正對洛陽城中最繁華的街道,與金馬街一起,是為太平盛世的絢麗典範。”

“然《晉書·索靖傳》雲: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其後果然八王造亂,國勢大衰。”

“可見啊,一國之運,有旺必有衰。”

“到了我們大宋前年,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接著打破沿江九州,甚至一度還圍住了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

“大宋先是派楊畋等人平定叛亂,再命孫沔、余靖為安撫使,率軍討伐。但是軍事不利,連戰連敗,賊勢反而大張……”

“當此危難之際,正如東晉孫吳一般,我大宋也有一位英雄挺身而出!”

“他足智多謀,膽勇過人。窮寇勿迫之智,恰如西漢名將趙充國;深入不毛之勇,堪比東漢名將馬伏波!”

“上元佳節之夜,出敵不意,攻其不備,飛兵一舉而滅強梁!護住我大宋東南。這位英雄——”

抓起粉筆擦,看看又丟在一邊,太影響表演情緒了這玩意兒!

只將手掌往講台上一拍:“我大宋這位英雄——姓狄,名青,字漢臣!”

這套講法,比蘇軾平時講得更加有趣,娃子們包括蘇軾在內,都被帶起了情緒,嘩嘩鼓起掌來。

蘇油接著講道:“故事要明白,說話得從頭。話說這狄漢臣,祖籍本在山西汾陽。少年時頂兄替罪,因此被臉上刺字,充入軍中。”

“因他身材魁梧,武藝高強,又善禦馬,後來便被選入了騏驥院,做了個騎禦馬直,也就是皇家出行儀仗中的一名紅頭巾小兵。”

“再到後來,元昊稱帝建西夏,朝廷擇京師衛士從邊,漢臣得以入選。最開始是任延州指揮使,之後大小凡二十五戰,每戰爭先,前後身被八箭。”

“有一次敵人打來的時候,他還在養著重傷,聞聲躍起,二話不說殺奔敵陣。將士受他激勵,無不奮勇爭先,果然大敗敵軍。”

“戰功累累,聲名大振。西夏人不敢直呼其名,但呼‘狄天使’!”

娃子們都滿臉的神往之色,對這神勇將軍不禁崇拜向往。

“不過他可不是一介莽夫啊,雖然身量長大,武藝精熟,但是形容秀美,乃武人之中衛玠潘安一般的人物。可以說是我大宋第一美男子!”

“因為太過俊美,上戰場時還有個麻煩。須得戴上一個青銅面具,披散了頭發,不以真面目視人。”

“敵軍乍見,常以為神魔降世,未及交戰,先已膽落三分,皆披靡莫敢當!”

“多年征戰,狄漢臣勞苦功高,當凱旋回京之時,京師人士早聞面涅將軍的威名。尤其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喲,爭著出來圍觀,以至於把街市都堵塞了,一個個高喊‘讓讓我啊……讓我看看我的面涅將軍美男子啊……’”

這幾句扭扭捏捏,還真像小媳婦說話,惹得下邊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