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酒

李媽和大廚倒是很開心,大廚已經照蘇油所說,買了一大堆長白毛的豆腐。

長毛的豆腐能吃,大宋人已經知道這個,不過都是油炸了蘸料吃,現在小少爺要做的,好像不一樣。

官酒坊的酒糟,一文錢一斤,蘇油也讓廚子拉了五百斤過來。

酒糟裏的酒精其實還有不少,蒸餾法現在還在探索階段,遠未成形,遑論普遍。

不過蘇油不存在,在農村這麽多年,老鄉每年的包谷酒,米酒,紅薯酒,喝了不老少。

老烈了,好些都在七十度左右,還凈喝一兩的杯子,每次蘇油都要被老鄉們灌得爛醉。

程家的大廚是做過大席的,每年年底東家答謝工頭工人,那都是要擺上好多桌,因此大型裝備都有,不過主要是陶器。

在廚房後邊的壩子上搭上臨時灶台,大鍋燒上,大木甑子擺上,酒糟倒進去蒸上。

蓋子是陶的,內層掛了釉,這也是史家陶坊測試觀音土釉的實驗品,蘇油加了芒硝作助融劑,效果又提升了一層。

蓋子頂部有一根彎陶管,接著一根長長的幹竹管,用陶泥密封,竹管打通了節,裏邊打磨光滑,一端削尖,用來接酒。

很快,蒸汽在竹管中凝結成水滴,滴入一個細口壇子中。

蒸了一鍋,替換酒糟,將之前得到的酒水也重新倒進去,繼續蒸第二鍋。

如此輪換,壇子中的酒液濃度越來越高。

蒸到第三鍋,蘇油嘗了嘗,按前世的口感,已經接近六十度了。

蘇油說道:“差不多了,廚子大叔,便照此辦理,三鍋合一壇,我先去睡了。”

大廚嘗酒已經嘗得滿臉通紅,興奮無比:“殺人放火的營生啊!簡直就是搶錢呢少爺,您就瞧好吧!”

回來和李媽做好泡菜和酸菜,泡姜放下面,芥菜包上姜片紮成小把放上面,倒入鹽水,搖勻讓氣泡逸出,蓋上口盤,扣上壇蓋,邊緣澆上一圈水,總算是搞定了。

和李媽回到房中,看了看案頭上兩部韻書,蘇油嘆了口氣,吹熄燈睡了。

次日起來,三個黑陶細口壇子擺在屋檐下,裏邊裝了三壇清冽的酒液。

今天早上周大廚罷工了,還在呼呼大睡。洗漱完畢,李媽便去做飯,蘇油則打開昨天伯爺送回來的包裹,將牙刷和牙線給程文應和八娘送去。

包裹裏還有一把小折刀,是後世肥後守折刀的經典款式,銅片折疊起來作為刀柄,刀片後方有一個快開鰭,壓動快開鰭,刀片翻出來,三層復合鍛打,燒刃紋非常明顯。

刀鋒打磨得異常鋒利,閃著青盈盈的幽光。

銅皮上歪歪扭扭鏨刻著三個小字:“硬是好!”

蘇油不由得哈哈大笑:“這石老頭!”

回到廚房,將酒倒出一小碗,用盤子拌了雪鹽和十三香粉,用折刀新削了一雙筷子。

折刀當真好用,鋼質也是絕佳,當真不負其名。

削好筷子,收起折刀,蘇油拿筷子夾起毛豆腐,先在酒裏裹了一圈,又在十三香鹽粉裏裹了一圈,放進小泡菜壇子裏。

李媽在一邊熬粥,見狀說道:“小少爺也是幹慣了粗活的,今年才五歲呢,不得四歲就開始上灶台啊?窮人家孩子都舍不得呢。”

灶火映在李媽臉上,蘇油看到李媽滿臉愛憐的神情,感覺有一分聖潔。

手裏不停,蘇油笑道:“本來就不是富家,可龍裏莊子上,也就是解決溫飽而已,李媽你別拿我當什麽精貴人。”

說完又道:“不過上灶早這事情,誰也怪不著,只怪自己貪嘴,吃不慣伯爺做的東西。”

李媽不樂意了:“少爺就是精貴人,娘胎裏帶出來的精貴!昨天回家,家裏那口子對少爺贊不絕口,你做的那些物件,家裏的說幾代人就沒見過這麽精細的。”

說完又誇道:“誰家五歲少爺,有這等做派氣度,五百貫錢說不要就不要?別家孩子,給塊飴糖,爹媽都記不得了!”

蘇油將幾個小壇子裝滿,蓋上蓋子,在口沿上加上水,搬去架子上放好:“不至於這麽誇張,要是史世伯給我塊飴糖,我說不定也什麽都忘了。”

“真要了那五百貫啊,史家可得好久緩不過氣來。換得陶瓷坊三成股份,方是長久之道。”

說完囑咐道:“李媽,所有泡菜壇子,每日需要擦拭,口沿裏的水不能幹,每隔幾天要吸幹擦凈換新水。還有最重要的,筷子要單用,一點油星不能碰。”

李媽認真的記下道:“知道了,放心吧少爺。”

這時八娘過來:“哎喲小幺叔你怎麽在廚房裏?!李媽,阿爺讓我來問問,早飯什麽時候好?他趕著吃過飯去陶坊那邊呢。”

說完抽著鼻子:“什麽味道?酒嗎?”

接著就見到了案上的酒碗和鹽粉,還有沒用完的毛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