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周宣中興望我皇(大結局)

百官遲疑著各自散去。

比武力,他們都是文官,可顧青手裏握著兵權,不要命的話敢上去試試?

比爭吵,天子確實還活著,說什麽軟禁天子,天子本來也是從不出宮的,“軟禁”這頂帽子暫時扣不到顧青頭上。

而顧青則一言擊中了所有人的軟肋。

不想當官莫BB,趕緊滾蛋,能代替你們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簡單粗暴的一句話,卻令所有官員都收斂了。

誰會跟自己的官位過不去呢?再說……這位顧郡王的脾氣確實不算太好,一言不合就殺人的事他不是沒幹過。

顧青倒不是威脅這些官員,他是真不在乎。朝堂的勢力分布很復雜,但基本都要從出身來論,朝堂上有一半出身某個世家,還有一半是寒門學子金榜題名而入朝堂,無論怎樣的出身,對顧青來說都不算什麽。

逼宮之後,朝堂是注定要經過一番清洗的,有些持敵對態度的人必須換掉,顧青需要一個上下一心的朝廷,不一定對他忠心,但敵人不能留,否則必是禍患。

所以顧青對這些官員態度很強硬,因為這些官員已在他裁撤的名單中。

朝廷需要精簡減冗,許多官署的官員過於多余,遲早要裁撤的。顧青打算第一步便從裁撤官員開始,也算是給將來約束皇室子女和權貴立了一個風向標。

冷冷看了面前百余名官員一眼,顧青轉身走進前堂,邊走邊道:“諸官員有事要議可入內,若無事可說,便各自回署打理政務,朝廷不養閑人。”

站在院子裏的官員們面面相覷,以李峴為首的朝臣們猶豫了片刻,許多官員轉身默默離去,還有些確實有事要議的官員則走進了前堂。

不論對顧青這個一手遮天的權臣是怎樣的態度,至少要做到公私分明,議政事的時候便不能摻雜私人感情了。

於是李峴房琯率先走了進去,後面跟著一二十名官員。

第二天朝會,李亨在太極殿露面了。

李亨穿著黃袍,面容憔悴,一臉病色。

坐在金殿內,李亨目光有些癡呆,望向朝班裏的顧青時,視線畏縮且驚懼,顯然昨日的逼宮場面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不小,令他此刻都沒緩過神來。而李亨的一臉病色也不是裝的,而是實實在在被嚇的。

今日站在李亨身邊的宦官已不是魚朝恩,而是換了個不知名的小宦官。

魚朝恩自從在兩軍對峙時假傳聖旨,亂了朔方軍的軍心後,便悄然而遁不知所蹤,世上只有顧青知道他的下落,當然,對於立了功的人,顧青向來是不小氣的,此時的魚朝恩混得不錯,顧青許諾過,待將來大事鼎定後,定會給魚朝恩一份敞亮的前程。

小宦官立於李亨身旁,見李亨朝他使了個眼色,於是揚了一下拂塵,上前尖聲道:“傳聖諭,昨日反賊余孽混入宮闈,意圖行刺天子,幸得安西軍救駕及時,未成大禍,著令戶部撥付銀錢肉糧至安西軍大營,犒賞三軍。”

群臣表情木然,許多人心中冷笑。

好吧,君臣的說辭都一樣,這是把我們當傻子糊弄呢。

還有許多朝臣則一臉悲愴。

權臣強勢,當天子的也不爭氣,聽這前後一致的口徑,顯然天子已向顧青臣服了,分明又是第二個漢獻帝,大唐社稷的氣數盡矣!

有人悲愴,也有人歡喜。

朝堂裏還有許多朝臣則一臉喜意,他們大多出身世家,世家與顧青之間達成的交易,這些朝臣早已知道。

天子臣服於權臣,意味著新的時代來臨了,而這些世家出身的朝臣們便有了更進一步的機會,畢竟顧青是靠著世家才保證了天下的穩定,逼宮之時才將負面影響減到最低,亂象根本沒出宮闈,有世家為靠山,朝堂上世家的發言權更大了。

滿殿朝臣各異的表情裏,顧青神情平靜地走出朝班,朝李亨行禮。

“臣代安西軍將士謝陛下厚賜。”

李亨努力扯了扯嘴角,擠出一抹笑容:“顧卿不必多禮。”

說完李亨又朝小宦官瞥了一眼。

小宦官急忙道:“傳聖諭,蜀州郡王顧青功高赫赫,平叛亂,定社稷,治萬民,教忠勵資,敬之忱聿,可晉爵關中王,可賜劍履上殿,可攝政監政。”

殿內群臣大驚。

郡王被晉為關中王不是小事,關中可是京畿所在,大唐立國至今,沒有一人能得“關中王”的爵號,更甚者,異姓封王也是少之又少,將關中的名號封給顧青,可見顧青的權勢高漲到何等地步。

至於後面那句“劍履上殿”,更是極度的榮耀。而這個榮耀隱隱間已將權臣的形象烘托出來,從古至今,能夠被允許劍履上殿的臣子,大多已是權勢高過天子的權臣奸佞,今日天子莫名下了這道旨意晉賞顧青,顯然是故意讓顧青的身份達到盛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