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亢龍有悔

春天的風微涼,吹拂在臉上帶著冬末的冷冽,還有一絲明媚的希望。

城外的十萬難民已經開始遷離,關中河南兩道各州縣首官帶著差役親自來長安城領人,戶部將難民按原籍劃分,每個州縣各領一部分難民。

早在冬天的時候,顧青未雨綢繆已下令各州刺史和各縣縣令在所轄之地發動徭役,為難民們蓋好了簡易的房屋。

事出倉促,房屋當然蓋得不如人意,大多是只有一個木頭屋頂,而四面敞風的窩棚,這是沒辦法的事,大唐從朝堂到地方,官員行政執行能力和效率不算太高,經過了盛世奢靡浮華的官員們已漸漸不再務實,做事拖沓也在情理之中,能做到如今這模樣已經很不錯了。

由於戰亂離索,關中河南空置下來大量的土地,雖說中途出了點小風浪,一時不察被皇子公主們圈占了一些,隨著永王的首級落地,皇子公主們也老實了,非常主動地交出了圈占的土地。

皇子公主們圈占的土地不小,安置十萬難民綽綽有余。

土地交還給官府,各地州官大松了口氣。州官有些與皇子公主們有勾結,也有看不順眼的,不管怎樣的關系,在顧青的高壓命令下,沒人敢再拿土地開玩笑,紛紛答應安置難民。

平心而論,州縣有了新的勞力,治下空置的土地有人耕種,對州縣官員來說其實是好事,至少每年向朝廷交的賦稅也看得過眼了。

顧青收回皇子公主的土地無疑得罪了很多人,擋了很多人的財路,但在如今的朝局之下,那些主動交還土地的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天大的怨恨都暫時忍下來,每個人都清楚地察覺到,天子與顧青的決戰快開始了。

是天子誅除權臣,還是權臣篡奪江山,成敗只在一戰。

如此詭異的氣氛裏,即將來臨的君臣之戰勝負未知,這個時候的朝臣和權貴們都非常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長安城外的泥濘路上,顧青站在路邊,注視著一群群蹣跚而過的難民。

難民們已有了安置,州官們紛紛來領人,城外聚集了小半年的難民今日終於離開了難民營。

每個難民臉上布滿饑色,面色菜黃,腳步蹣跚,可他們的眼睛卻閃閃發亮,每個人的眼睛裏有一種名叫“希望”的東西在璨然生輝。

此地而去,未來的生活或許不會太美好,或許仍有饑餓和災荒,或許仍吃不飽肚子。

但是,他們有家了,有奔頭了。

州官們早幾日便在難民營中來回巡梭,他們告訴難民,顧郡王頒下了政令,往後三年可免賦稅徭役,人到了地方便馬上發下糧種,莫誤了今年的春播。

朝廷三年不收賦稅,對難民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三年的時光,不懶惰的話,足夠恢復一個家庭的元氣,甚至略有存余,這場由戰亂引起的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終於結束了,朝廷有賢臣,他們在竭盡全力地恢復民生,讓百姓們繼續安享太平日子。

這位顧郡王,委實不賴,戰亂之後,朝廷裏能出這樣一位賢臣,是天下百姓的福氣。

顧青含笑站在路邊,看著難民們從面前路過,有些感恩的難民經過顧青身邊時忽然停下,然後恭敬地向顧青雙膝跪拜,虔誠感激之態,如奉神明。

顧青忙著還禮,忙著攙扶起體弱的老人和孩子,也忙著婉拒難民們要為他立長生牌位的請求。

站在泥濘的路邊,顧青的心情從未有過的踏實滿足,民心或許愚昧,或許險惡,但人心都是知道好歹的,在普世的價值觀裏,“善良”是永恒的主旋律,從古至今皆是。

絕大多數人都明理,知道誰是恩人,誰是仇人,無力報恩便雙膝跪拜一次,算是還了顧青維護百姓之情。

整整站了兩個多時辰,十萬難民仍在源源不斷地成群離開。

顧青有些腿酸,於是帶著韓介離開了泥濘的土路,往城內走去。

回去的路上,韓介神情興奮不已,搓了搓手道:“王爺,做好事的感覺真不錯,往後末將可要多做一做,看著今日百姓們對王爺虔誠膜拜的模樣,實在讓人振奮,末將也打算多存些銀錢,將來回家鄉後鋪路修橋,也享受一下鄉民對我膜拜的感覺……”

顧青笑了笑,道:“施恩求報是偽善,你的善良目的不純,為的是顯擺,論功德的話,大抵下一世還是會投個人胎,但進了閻王殿免不了被判官抽耳光……”

韓介咧嘴笑道:“王爺說得好像跟閻王商量好了似的……末將雖然心存顯擺,但至少好事還是實實在在地做了,做了好事還要被判官抽耳光,未免過分了吧?”

“所以我說了,你下一世還會投人胎,不會淪入畜道,偽善也是善,無論你的目的是什麽,至少百姓們確實得到了好處,你也確實施了恩惠,對於一個凡人來說,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