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君王遲暮

安祿山謀反,楊玉環離開,風燭之年的李隆基其實已經心灰意冷了。

大唐的歷代皇帝從來都是雄視天下,威服四海,就算武後時有兩個不爭氣的,但朝堂上掌權的人也是強勢至極,四方蠻夷莫敢不從。從來沒有過被叛賊打得丟了京城抱頭鼠竄的皇帝。

李隆基算是開了先河,尤其是在他的前半輩子,他還是被天下臣民眾口齊頌,贊他遠邁太宗高宗皇帝的盛世明君。

結果明君回首一掏就丟了京城和一半江山,光鮮亮麗的盛世一夜之間風雨飄搖。

百年後的史書上,該如何評論他這個皇帝?

李隆基已經七十歲,這輩子注定無法翻盤。叛亂或許能平定,但他已不可避免地永遠釘死在大唐歷代皇帝的恥辱柱上,後人說起他來,開元盛世值得一提,但更濃墨重彩的是他差點當了亡國之君。

聽到太子李亨在靈州即位的消息,李隆基心神俱裂,驚怒之下當即就想下一道聖旨頒行天下,告訴天下人太子得位不正。

然而心裏某個角落有個神秘的聲音反復說著一句話,“卸下了權力,也卸下了壓力,真好”。

是啊,真好,從此不再是皇帝,也不必再背負重擔。

李隆基已經七十歲了,他的雄心壯志早已消磨殆盡,他的帝王氣象裏充斥著暮氣與壓抑,他像一只血統高貴的寵物狗,雖然錦衣玉食一生,可年邁的他已經沒有精力再討主人歡心了。

“便如此吧……”李隆基坐在蒲團上,失神地看著空蕩蕩的大殿。

高力士躬身站在他面前,神情寥落悲戚,垂頭不語。

李隆基耷拉的眼皮緩緩睜開,得知李亨登基的那一刹,他整個人精氣仿佛全泄掉了,此刻的他像一具又幹又老的皮囊。

“太子靈州登基,有多少朝臣擁戴?”李隆基緩緩問道。

高力士輕聲道:“長安失守後,朝臣流落四方,有些跟陛下您來了蜀中,還有些跋涉千裏到了靈州,效命於太子麾下。據老奴收到的消息,太子登基大典那日,約有二百余朝臣參與大典……”

李隆基嗯了一聲,又道:“郭子儀,安重璋,高仙芝,顧青他們這些握有兵權的人呢?他們是何態度?”

高力士遲疑了一下,艱難地道:“諸將皆願擁戴太子登基,安重璋,顧青等無法參與大典者,亦親筆上疏願擁戴,並以君臣禮遙拜太子。”

李隆基的眼睛赫然睜大,眼中露出駭人的銳光,隨即銳光緩緩消退,像一只油盡的燈,漸漸熄滅在瞳孔中。

“朕待諸君不薄,為何今日皆棄朕而去?”李隆基傷神嘆道。

高力士跪倒在李隆基面前,泣道:“陛下,老奴絕不會棄陛下而去,老奴一生只願為陛下所驅使。”

李隆基也流下淚來,起身扶起了高力士,用力拍了拍他的肩,道:“此生幸識高將軍,時窮境殆之際,唯有高將軍與朕同禍福……”

二人痛哭半晌,高力士平復了情緒,道:“陛下,事情尚有轉圜,太子殿下未奉詔命,私自稱帝,是為大逆也,陛下只消一紙聖旨昭告天下,稱太子得位不正,天下臣民必不認其為皇位正統,轉而再奉陛下為天子。”

李隆基蒼涼地嘆了口氣,搖頭道:“你能想到的,難道太子想不到嗎?他在登基之前必然已有了周全的準備,否則你以為郭子儀,顧青他們為何會擁戴他?自然是提前與他們有過接觸了,如今兵馬大權皆在這幾個將軍手中,只要他們願意擁戴,太子的皇位就算坐穩了。”

高力士急道:“這幾人食君俸祿,怎可背著陛下做下如此不忠不義之事?陛下當修書一封質問……”

李隆基搖頭嘆道:“罷了,大勢已去,給朕留點體面吧,修書不過是自取其辱而已。”

高力士急得跺腳道:“陛下,這可是皇位啊!天授之權,豈可輕易與人?”

李隆基神情落寞地盯著大殿內的一盞孤燈,輕聲道:“天授之權,卻被朕糟踐得一塌糊塗,太子此舉再是大逆,終歸是他在靈州收攏敗軍,平叛除賊,而朕,卻對平叛之事撒手不管,躲到蜀中逃避戰亂,朕不如他。”

高力士氣道:“陛下是萬乘之尊,自然不可立危墻之下,可皇位卻不容他人覬覦,它應是陛下的,陛下說禪讓,才輪得到太子,否則便是得位不正。”

李隆基嘆道:“高將軍,朕已七十歲了,天壽不遠矣,這個皇帝就算繼續當下去,還能當幾年呢?天下臣民平叛殺敵之時,朕做了什麽?待到叛亂平定,朕還政於都,天下臣民如何看朕?”

“罷了,便如此吧……”李隆基蕭然長嘆,君王此刻意氣已盡。

高力士急道:“陛下,難道真就承認太子稱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