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百裏赴援(第2/3頁)

兩廂比較,顧青與鮮於仲通之間的人情債算是扯平,當初他與鮮於仲通彼此心照不宣地暗示過,青窯運作成貢瓷是互相利用互相成全的關系。

至於宋根生的青城縣令,在節度使和如今的青城縣侯眼裏看來不過是順嘴一提的小事,根本連人情都算不上,如果鮮於仲通在未來幾年能夠將宋根生捧上刺史的位置,顧青倒是要好好還上這筆人情債。

給鮮於仲通的信寫完,看著滿紙歪歪扭扭的字跡,顧青嫌棄地嘖了一聲,皺眉搖頭長嘆,將信封口交給下人找快馬送出去後,顧青順手從書房裏取出一本字帖,是當初顏真卿送給顧青的,顧青老老實實按著字帖臨摹起來。

剛寫了兩個字,顧青便不耐煩地扔了筆。

轉念一想,我已經如此完美了,唯獨只剩字醜這一個缺點,就不能當做紀念品一樣好好保留這個缺點嗎?

顏真卿的字帖留著,鎖在匣子裏,當成傳家之寶留給子孫後代,有機會請老顏喝頓酒,多訛他幾幅字畫。

不僅如此,李白,杜甫,王維這些詩人都要找他們訛幾幅字,如果顧青的後代是個不爭氣的敗家子,光是這些名人字畫也夠他敗幾年了。

坐在雅不可耐的書房裏,顧青腦子裏卻打著如此市儈的主意,越想越有道理,於是興致勃勃地提筆寫訛詐名單。

剛寫了幾個名字,許管家在外面小心翼翼地稟報,有一位親衛求見。

顧青擡頭,讓許管家領親衛進書房。

原本自家親衛見他是不需要通報的,不過書房位於顧家的內院,古代規矩森嚴,外人是不能隨便進主人內院的,尤其是身份低微的親衛。

沒多久,一名親衛如履薄冰地走進書房,神情緊張地垂頭不敢出聲。

顧青看了他一眼,然後笑道:“石三郎,有事嗎?”

與親衛們認識了這些日子,顧青早已能夠熟悉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了。

石三郎是個年輕人,十八九歲年紀,平日裏在袍澤們面前比較活潑好動,但在顧青面前卻很老實內向。

“侯爺恕罪,小人原本不該打擾侯爺清靜,但有件事小人不得不說……”

顧青溫和地笑道:“有事說事,莫說什麽客套話,在我面前不必拘束,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石三郎感激地笑了笑,接著面容一肅,道:“侯爺,鄭向的家裏出事了,不知為何扯上了官司,原本案子發落洛南縣衙處理,後來竟鬧上了商州刺史府,韓將軍前日趕去商州,欲去刺史府辯個是非道理,卻被商州刺史下令亂棍打出……”

顧青皺眉,站起身走到石三郎面前,神情有些發冷:“說清楚,鄭向家到底出了什麽事?為何扯上了官司?”

石三郎搖頭道:“小人不知,韓將軍請人來侯府報信,小人又是鄭向的同鄉,故而先向侯爺稟報。”

“韓介還在商州麽?”

“是,刺史下令將韓將軍亂棍打出刺史府,韓將軍受了點輕傷,正在商州打點刺史府的官員,探問案情始末。”

顧青又問道:“鄭向呢?他被當地官府拿住了麽?”

石三郎搖頭:“小人不知,報信的人只匆匆說了幾句話便走了,小人無從得知鄭向的下落。”

顧青沉吟片刻,然後果斷地道:“召集所有親衛府門前集結,叫管家備好馬車,咱們去商州。”

石三郎頗為意外地道:“侯爺也親自去麽?”

顧青拍了拍他的肩,笑道:“你們護我周全,我也有責任護你們的周全。”

見石三郎面露感動之色,顧青又笑了:“莫高興得太早,我雖親自趕去,但也要講道理的,若果真是鄭向理虧做錯了事,王法無情,該如何判就如何判,我不會偏袒的。”

石三郎急忙道:“小人是鄭向的同鄉,認識多年了,一直視他為兄長。鄭向從來不是惹事的人,定是有了什麽誤會,或是被人構陷。”

顧青笑道:“猜測無用,親眼見到才算數,莫耽擱了,馬上啟程吧。”

……

商州離長安大約兩百余裏,屬於大唐山南道,顧青領著親衛們啟程出城,幸好長安城通往鄰近幾個城池的路修得很平整,顧青坐在馬車裏基本沒感到顛簸。

親衛們跟著顧青的馬車也沒怎麽受罪,啟程之前顧青去了一趟左衛,以他如今左衛中郎將的身份,從左衛大營裏調借一百匹戰馬還是很輕松的,一道手令便完成了戰馬交接,親衛們每人一匹馬,護侍著顧青的馬車趕往商州。

馬車晃晃悠悠前行,顧青坐在車廂裏,神情有些凝重。

首先,鄭向的事情自己是一定要幫的。作為領導,若沒有護犢子的本性,以後手下也斷然不會擁戴。

親衛的意義跟尋常領的軍營裏的兵不一樣,他們是顧青身前唯一的一道防線,將來若遇危難,他們的身軀就是換取自己活命的一道生機,不誇張的說,親衛就是他的第二第三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