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蜀州青窯

瓷窯柵欄外的空地上,一群十三四歲的孩子在操練,馮阿翁板著臉,神情冷峻地注視著隊伍。

孩子們一招一式練得很認真。他們練的是拳法,招式很簡單,沖拳,橫档,肘擊,跨步,很剛猛的路數,任何人看兩眼便能學會,偶爾還能看見撩陰腿之類的下作招式,讓人情不自禁想翹二郎腿。

顧青蹲在馮阿翁身邊,神情很疑惑。

“馮阿翁,這練的是什麽?”

馮阿翁笑道:“老漢懂的不多,都是一些戰陣殺敵的招式,簡單但實用。可惜不能用兵器,否則我還會教他們一些兵器合擊之術。”

顧青想了想,道:“用兵器有點犯忌諱,你先練拳腳吧,咱們那位新縣令我還沒見過,待我拜會過他後再說。”

馮阿翁點頭道:“瓷窯方圓的事交給我,這群小子若能練出來,能頂不少用,往後若再有宵小鼠輩刺探瓷窯,管教他有來無回。”

顧青看著那一張張年輕稚嫩的臉,忐忑道:“他們太小了吧……”

“不小了,十三四歲能種地了,他們有的沒爹沒娘,有的是寡婦帶大的,知道過日子的艱辛,村裏好不容易有了瓷窯,讓大家的日子過好了,遇到任何敢威脅瓷窯的人和事,我相信他們會豁出命去守衛瓷窯的。”

悵然嘆了口氣,馮阿翁道:“徐憨的事,不會再發生了。”

顧青點頭:“一切拜托馮阿翁了。”

起身活動了一下脖子,顧青四下張望一番,道:“張懷玉呢?”

“沒見著,好像幾天沒見人了。這位張姑娘做事神神秘秘的,有時候天天在村裏閑逛,有時候出村不知做什麽,好幾天才回來。”

馮阿翁的老臉湊近顧青,一臉求斷腿求殘廢的表情:“咋那麽關心她?想她了?對她有意就直說,老漢去給你說媒,年歲不小,莫搞忸忸怩怩那一套。”

顧青深吸氣。

馮阿翁是長輩,馮阿翁不能打,馮阿翁只剩一條好腿了……

顧青念念有詞走遠。

第二天,青城縣新任的縣令來了。

新縣令姓魏,名叫魏渡,是與鮮於仲通同年的進士,同樣是進士,兩人的命運卻不同,鮮於仲通運氣好,認識了楊釗,於是官運平步青雲一飛沖天,這位魏渡卻還只是縣令。

魏渡來石橋村不是來見顧青的,顧青只是農戶子弟,官員不可能主動去拜訪他,哪怕知道顧青和鮮於仲通的關系匪淺也不行,這個年代階級非常分明,官就是官,民就是民,兩者之間有不可逾越的天塹。

魏渡是來視察瓷窯的。

瓷窯所產的瓷器已被定為貢瓷,魏渡上任後對瓷窯非常重視,尤其是鮮於仲通還與他打過招呼,他知道不少內情。

魏渡對顧青的態度很客氣,跟前任縣令黃文錦簡直天壤之別,但凡有關瓷窯的事情,魏渡都非常認真地聆聽,然後主動問顧青有什麽需要幫助的。

顧青面不改色地說瓷窯附近經常有人刺探秘方,能否組織一支守衛瓷窯的護衛隊。

魏渡面現難色,猶豫半晌才表示,可以組織護衛隊,但人數不能超過三十,不得使用帶鐵的兵器,木棍之類便可,用了帶鐵的兵器會犯忌諱。

顧青對這個答案表示滿意。

人數多少,能否使用兵器,顧青並不在乎,主要是試探魏渡的態度,能打開這個口子就好,日後隨著瓷窯的貢瓷越來越出名,人數和兵器的彈性可就大了,大家保持心照不宣的態度一直和諧相處下去,挺好的。

魏渡這次還帶來了一封書信,是鮮於仲通寫的,書信沒別的內容,只有一幅字,是給瓷窯命名的,上書“蜀州青窯”四字。

魏渡很興奮地告訴顧青,這四個字是鮮於節帥想了很久才定下的,為何寫“蜀州”而不是“青城”,是因為楊貴妃是蜀州人,用“蜀州”命名是為了尋求她的共鳴,讓她知道這是真正的家鄉產的瓷器。

至於“青窯”,有兩層意義,一是瓷窯位於青城縣的青城山下,二是瓷窯的主人顧青名字裏帶有“青”字,冠以顧青之名,也算是鮮於仲通巧妙地給顧青賣了個好兒。

顧青欣然接受了這個稱呼,然後吩咐宋根生馬上找人將這幅字臨摹成招牌,掛在瓷窯柵欄門上。

魏渡最後告訴顧青,長安驪山行宮有公文下來,天子恩允楊貴妃娘娘回蜀州家鄉省親掃墓,或許會遊幸石橋村的瓷窯,當然,更大的可能是不會來,畢竟此地太偏遠,不過顧青還是要做好迎駕的準備。

顧青目光閃動,仍一臉平靜地應了。

魏渡離開時,顧青主動將他送到村口,走前交給魏渡一個小包袱,魏渡愕然接過,打開包袱,裏面赫然是一塊二十兩的銀餅。

顧青朝他笑了笑,魏渡愕然過後也笑了笑,面色平靜地將銀餅揣入懷中。二人禮數周全地互相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