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功德無量

顧青沒指望通過科考正途幫宋根生當官,這太不現實了。

大唐初期的讀書人想當官,是需要門閥引薦,有了功名之後通過向權貴人家投行卷的方式當官,這便造成了唐初的官場大多是門閥的黨羽,不是這家就是那家,連太宗和高宗皇帝都不得不對門閥忌憚三分。

後來武則天稱帝,這位奇女子頗有魄力,她廣納寒門子弟入仕,大力推行科考,打壓各大門閥的氣焰,在她的治下,門閥勢力被她削弱很多,大唐的中央朝廷終於能將天下的權力緊緊握在手心,達到朝廷對地方如臂指使的效果。

當今天子李隆基登基後能創出開元盛世的局面,他本人的勵精圖治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自然也是前人為他掃清了障礙,打下了盛世的基礎。

科考如今成了大唐入仕的主要途徑,對宋根生來說可就難了。

他是讀書人,但是沒讀那麽多書,想當官的話只能從基礎的部分讀起。說實話,顧青對他的信心不大,所以打算養幾個小號,說不定某天能用上呢,反正建了村學,請了先生,教一個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

對於辦村學這件事,顧青倒是沒存什麽功利心理,甚至這件事的目的性他自己都不明確,既然把石橋村當作自己的家鄉,那麽有錢之後在家鄉修橋鋪路辦學,都是應有之義,後人能記自己的好則不枉付出,後人若忘了也沒關系,就當是錢扔進水裏聽個聲響。

宋根生的執行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第二天便與馮阿翁召集了村裏的青壯和瓷窯的工匠,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在村子西側一片空地上蓋一棟學堂,家中但凡有願意讀書的孩子都可送來,不收束脩。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村。村民沸騰了。

下午顧青躺在家裏睡午覺,一撥又一撥的村民來訪。知道顧青睡覺前後脾氣大,村民們老實地等在大門外,鴉雀無聲地等顧青醒來。

顧青睡醒後打著呵欠走出門,見門外黑壓壓站著許多村民,不由嚇呆了,趕緊反省自己最近有沒有欠村民薪水,然後再反省是不是自己最近幹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村民們要推翻他這個村霸。

隨即顧青發現都沒有,全村把他想得最壞的人大概就是他自己了。

客套話不多,村民們拎著微薄的禮物,有的帶著自己的孩子,有的帶著無父無母的孤兒,紛紛向顧青感恩道謝,感謝他辦村學,讓村裏的孩子讀書。

讀書在這個年代是件大事,尤其是偏僻的鄉野山村,一個村能出一個讀書人都是光宗耀祖的榮耀,讓全村的孩子讀書,顧青個人負擔村學的一應費用,這是比修橋鋪路更大的功德,讀書人與文盲,無論身家貧或富,在地位上便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階級了。

村民們對顧青的感激是發自內心的,在這個貧瘠的山村裏,顧青給他們搭好了一架神奇的梯子,那架梯子能登天,將來有沒有人能登上去,那是後人的造化,搭梯子的人卻是著實要感謝的。

馮阿翁眼眶泛紅,拍著顧青的肩膀嘆道:“好娃兒,真的是好娃兒,這些年村裏欠你太多,你非但不記仇,還給鄉鄰做了這麽多善事,石橋村有你,是莫大的幸運。”

顧青的態度很無所謂,說到底是掙錢太容易了,隨便開個金手指錢就源源不斷的來了,所以他花起錢來也很無所謂。

“馮阿翁多盯著點,讓村裏的孩子們好好讀書,將來若能考個狀元公,也算我的心思沒白費。”

馮阿翁拍著胸脯道:“包在老漢身上,如此珍貴的機會,他們若還不知上進,打斷腿都不冤枉。”

顧青朝村民們環視一圈,道:“村裏的孩子都來讀書嗎?”

馮阿翁苦笑:“不盡然,總有一些不願讀書的,天生不是那塊料,我也拿他們沒辦法。”

顧青平淡地道:“不強求,能讀書自然好,不願讀書也沒人逼他們。”

馮阿翁又道:“對了,今早瓷窯的工匠說,發現有人在瓷窯外的林子裏活動,鬼鬼祟祟的偷窺咱們的瓷窯,這事得告訴你一聲,盡早防範。”

顧青皺眉:“怎麽沒完了?我不過開了個瓷窯,究竟多少人眼紅?眼紅的話自己開一個去呀。”

馮阿翁搖頭道:“外村的人都說,咱們的瓷窯燒出的瓷器胚子好,大唐無人能燒得出,定然是有秘方的,他們就算自己開瓷窯,沒有秘方,燒出來的不過是尋常貨色,怕是賣不出去。”

顧青想了想,道:“村裏那些不願讀書的孩子也不能閑著,找兩個年輕力壯的帶著,讓他們在瓷窯周圍日夜巡邏,沒事打熬一下力氣,村裏的老兵多,哪位長輩有空閑的教教他們技擊之道,將來有甚事也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