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余思雅還真沒騙沈建東,她或者說是清河鴨得到的隱形好處還真不少。

這件事傳出去後,引起了不少領導對她的關注,第一件事就是黎市長那邊終於松口,答應去參加他們紅雲公社醫院的開業典禮。雙方都心知肚明,這可不只是參加開業典禮那麽簡單,豐寧市距紅雲公社有七八十公裏,黎市長大老遠去參加一個鄉下小醫院的典禮,說明了市裏對清河鴨的重視,養豬合作社這件事成了一大半。

第二件事是路明惠打電話到門市部,想報道烈士家屬們去清河鴨參加工作這件事,將此事作為全省安置烈屬的典型來報道。因為這樣的安置工作在全國都是頭一遭,非常具有典型意義,也有很大的報道價值,能夠宣傳他們C省為了解決烈屬的生活困難做出的努力,對C省的形象都有一定的幫助。

這個報道,社裏,甚至省委宣傳部那邊也非常支持,還讓廣播電台和電視媒體一塊兒出動。

對於此事,余思雅自然不會拒絕。此事一經宣傳,他們清河鴨是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這個形象就深入全省人民的心了。這對清河鴨的發展有利無害,不用說她都會全力配合,幫助做好宣傳工作。

所以余思雅一合計,不玩就不玩,要玩就玩場大的,幹脆將新醫院的開業典禮和歡迎各位烈屬加入清河鴨這個大家庭放到了同一天。這樣既能讓黎市長看看,他們清河鴨雖然只是一家鄉下廠子,但能量不小。又能讓全省人民看到,他們清河鴨賺了錢確確實實用在了改善工人、社員的生活水平上,博個好名聲。

有了這個想法,她開始著手安排起來,原先的布置肯定不行,得通通重新布置。但余思雅還在省城,這個工作也只有交給小李和馬冬雲去辦了,余思雅只能通過電話遙控指揮,同時讓馮主席這位經驗老道的同志去把關。

同時聯系彭處長這邊,確認願意去清河鴨工作的烈屬有多少。大部分沒工作的烈屬聽說能做工人都非常心動,馬上答應了,去公社辦理各種手續,帶著孩子到清河鴨,也有個別因為家裏條件還行,或是膽怯或是家裏人反對,不願背井離鄉去紅雲公社。

最後經統計,有378名烈屬願意帶著孩子去紅雲公社生活。

確定了人數,通知了他們報道的時間後,余思雅讓林紅旗回紅雲公社幫助小李他們騰挪職工宿舍安排這一批烈屬。

今年因為要建醫院和新的門市部,加之余思雅還有額外的擴張計劃,養殖場這邊沒有建新的房子,宿舍相對比較緊張。眼看擠不下這批烈屬,經過商議,集團決定就在清河鴨養殖場旁邊再建一棟三層樓的宿舍,王書記發動了全公社的工匠,連夜施工,花了不到十天房子就建成了。

房子、工作崗位都已經安排妥當後,開業典禮和歡迎烈屬加入清河鴨這個大家庭的活動日期也定了下來,就在4月8日。

7號那天,上完課,余思雅就趕緊帶著林紅旗坐廠子裏的送貨車回了鄉下,檢查了一遍小李他們的工作,確認無誤後才去休息。

次日,艷陽高照,春夏交接之際,氣溫逐漸變暖,今天又是個好天氣,穿長袖襯衣就行了。

余思雅和清河鴨的其他領導幹部以及工作人員都換上了清河鴨服裝廠所生產的衣服,領導幹部統一長袖白襯衣,其他工作人員統一紅色的確良服裝。衣服的設計非常簡潔,就紅和白,只在左胸口的位置有一只黑色俏皮的清河鴨標志,這是整件衣服唯二的顏色,非常顯眼。

也許這穿著方式換到後世不算什麽,可在灰撲撲,藍、灰、黑三色盛行的七十年代,絕對非常具有沖擊性!

這是余思雅定下的計劃,既然要拍照,要上省報和電視台、廣播,那就給大家震撼點。不光他們換上了統一的服裝,連所有的烈屬也每個人都換上了一件淺色的的確良襯衣,款式照樣簡潔,只有清河鴨的標志最明顯。

這樣到時候上了電視或報紙圖片,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他們清河鴨的衣服了,順便能為清河鴨服裝宣傳宣傳。

安排妥當,余思雅和馮主席吃過早飯就去門口迎接客人。路明惠他們這些媒體人昨天就到了,今天要等的客人主要有兩位,梅書記和黎市長。

縣城近,梅書記來得比較早,不到九點就到了清河鴨養殖場。

余思雅和馮主席趕緊上去迎接他:“梅書記,歡迎光臨,裏面請!”

梅書記擺手:“不用,黎市長還沒來吧,我在這裏等他。”

“這……市裏比較遠,黎市長恐怕還要等一會兒。”余思雅委婉地勸道。從市裏到紅雲公社七八十公裏,哪怕黎市長坐的是小汽車,速度比較快,路上也不會停,估計也得花兩三個小時,他們還有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