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6頁)

這個前進清楚:“就早上吃一頓糧食,然後在外面找蟲子、蝸牛、青草吃。每天下午放學我會去山上撿些蝸牛回來,晚上就給它們吃這個。”

事實證明,前進的鴨子喂得很好,又肥又壯。

余思雅想蝸牛這種東西,應該跟蚯蚓一樣,蛋白質含量很高,營養很豐富,也鴨子而言也算是“肉”了,難怪鴨子吃了能長得快,下蛋多呢。

余思雅想著前進家有喂養的經驗,又問:“除了山蝸牛,還有什麽是鴨子比較愛吃,吃了長得快,愛下蛋的?”

前進撓了撓頭:“還有田裏的蝸牛鴨子也愛吃。”

田裏的蝸牛余思雅知道,學名應該叫田螺,蛋白質含量應該也很高,不過:“我記得田裏的蝸牛有小個的雞蛋那麽大,鴨子這麽小的嘴巴怎麽吞得下去?”

前進說:“小的讓鴨子自己吃,大的就用鋤頭砸一下,破了,鴨子直接吃裏面的肉就行了。”

“這樣啊,謝謝前進,你的法子幫了我不少忙,這個給你。”余思雅把早上沈紅英特意給她的煮的那只雞蛋塞給了前進當謝禮。

前進臉囧得通紅,不敢接,趕緊拒絕:“不用了,我,我沒幫上什麽忙。”

“拿著,你該得的,要是有什麽養鴨子的好法子也可以來告訴我。”余思雅笑著揉了揉他的頭,帶著沈建東回去了。

她直接回了婦聯辦公室,把這個法子告訴了魏主任。

魏主任也依稀知道這個:“鴨子要吃蝸牛是沒錯,但那都是養兩三只,家裏的孩子上山去撿點蝸牛就行了,咱們這一千只,得要多少蝸牛,咱們幾個人親自山上也忙不過來,要是雇人,這又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余思雅早在路上就想過這個問題了,她笑著說:“咱們自己去或是雇人當然不劃算,但咱們可以發動孩子們啊。我有個想法,咱們去學校老師和校長,讓他們通知孩子們去撿蝸牛可以抵錢,一斤山蝸牛一分錢,他們撿了可以直接拿到養鴨場,記在賬上,咱們回頭等十月天氣冷了,蝸牛都躲起來過冬了再給他們結賬。”

這樣又能拖兩三個月,那時候肉鴨已經宰殺販賣了,不愁沒錢給他們。說到底余思雅又打了個時間差,利用的是鄉下小孩子的勞動力不值錢這一點。

對鄉下孩子來說,要是能弄點東西,賣了錢,口袋裏有個一毛兩毛,那絕對是件讓他們很得意的事。所以也不愁沒有孩子願意去做這個事。

文英聽到她的想法後瞠目結舌:“小余你這腦子怎麽想的,太靈活了,別人我不知道,但你要出了這麽個通知,我肯定讓我家兩個娃山上下田撿蝸牛,反正他們整天在山上地裏亂竄,撿蝸牛還能攢幾毛錢買本子墨水。”

連文英一個公社幹部都這樣想,那就更不用說在田裏勞作的村民了。

魏主任也覺得這法子挺好的,不過還有個問題:“咱們先記賬後給錢,以後鄉親們會不會對這個有意見,覺得咱們動手腳什麽的?”

這可不能不防,大部分的村民是淳樸的,但也架不住有個別愛動歪腦筋的。

余思雅想想也有道理:“那咱們請個學校的老師來幫咱們記賬,可以給工資,每天把收蝸牛的時間限定在上午八點到十點,也耽誤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們都識字,記錄的時候,讓他們每個人都看一下,當場確認,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

她這考慮很周全,魏主任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有什麽要添加的,便說:“成,小余這法子是你想的,就按你說的辦,你去找學校商量這個事吧。”

余思雅沒有意見:“成,我這就去學校。”

公社有兩所學校,分別是小學和初中。現在正值暑假期間,沒什麽人,好在校長還是住學校的,余思雅先去了初中,找到了校長說明了來意。

平白多出來的事,學校沒好處,還要擔風險,萬一後面有什麽糾紛,那些家長肯定會找學校。校長不大樂意,找借口推脫:“小余同志,這,現在是放假,咱們要通知同學們也不方便呀,我看還是以後再說吧。”

以後?等以後她的養殖場有了錢,誰還要想這些法子。

余思雅笑眯眯地說:“校長,孩子們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上山下地勤快一點,能掙好幾毛,都能把學費的零頭給添上了,這不是給家長減輕負擔嗎?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很樂意孩子們上學的,只是家裏實在是窮,出不起學費,要是孩子們能自己掙點錢,家長的負擔也沒那麽重,興許就能讓更多的孩子來上學了,這算不算勤工儉學?再說,山蝸牛可是經常吃莊稼葉子,咱們這也算為民除害了,一舉數得,對咱們養殖場,對學校,對村民們都不是個壞事,你說是不是?”

校長被余思雅說得一愣一愣的,半晌,無奈地說:“小余同志,你這張嘴可真會說,難怪馮書記和你們魏主任都這麽器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