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3/4頁)

同樣是寫故事,戲文其實是比較晦澀難懂的。

要想懂得戲曲的妙處,那得有一定的文學功底。

在這個普遍白丁的時代,很多人聽戲就是聽個熱鬧,其實並不能聽懂。

就比如顧茵自己,到現在了,她還是不會聽戲,純粹是外行看熱鬧。

但顧茵說的這個話劇的表演形式,采用的是通篇口語化的設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只要能聽懂人說話,就能看懂。

但劇本和戲本子完全是兩回事,更像是話本子,但也有明顯不同。即便是文大老爺這樣才高八鬥的有學之士,在沒有參考的前提下,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還是極為困難的。

所以顧茵憑借著記憶,還原了一個十分經典的話劇劇本——《雷雨》,作為藍本給文大老爺參考。

這真的是顧茵印象極為深刻的一部話劇,高中時代在課本上學過,後頭學校舉辦校慶,老師讓他們學生自己在課文的基礎上寫了劇本,排了一個課本劇表演。

當時顧茵因為模樣周正,還被老師欽點演四鳳那個角色。

那時候的顧茵家人俱全,正是無憂無慮的時刻,所以這是她青春記憶中極為輕快的一部分。

後頭聽說同城的話劇院上演這部話劇,她即便再忙,也會抽空去看上一場。

因此,她對這部話劇的劇本是極為熟悉的。

當然現在她是不能照著寫的,還得稍加修改,把背景改成眼下這個時代才成。

寫出來之後,文大老爺嘖嘖稱贊道:“你這麽一寫,我就明白了。這是真有意思,把每個人該做什麽,說什麽,都寫的極為細致,便是沒什麽經驗的伶人,照著演都不會太過離譜。不過既有這樣好的本子,不若就先演這個,這故事比殿下那《親緣記》還曲折不少。”

文大老爺說的十分含蓄了,顧野的故事和《雷雨》這樣的大作一比,自然不算什麽。

顧茵立刻搖頭道:“這個不成,這劇不是我寫的,是別人的故事,將它寫出來只是讓您明白格式而已,咱們要演,當然還是演自己的故事。”

文大老爺心想著以顧茵如今的身份,都知道這故事全部走向了,雖這劇本是旁人寫的,但只要她喜歡,花銀錢去買來就是。難不成對方還能光告訴了她,卻不賣給她?

但顧茵既然回絕了,文大老爺也沒再多說什麽,把劇本收起來道:“左右最近殿下只上半日的課,我無什麽事,便改上一改。”

顧茵千恩萬謝,送走了文大老爺後轉頭去了三樓。

輕食雅舍的生意還是十分的好,但顧茵這段時間實在是忙,已經有些顧不上這裏了。

被提到三樓的大孫氏雖然十分麻利,但她不擅廚藝,和陸夫人、文二太太們也不大說得上話,很多事都需要顧茵親自去做。

現在卻不用發愁這些了,顧茵新得了個得力助手——葛珠兒。

葛珠兒那日得了和離書後就成了自由身。

葛家二老在寒山鎮碼頭上還有個極好的攤位,憑借葛珠兒的手藝,回去後自然能把生意做好,說不定不消幾年,她就能和顧茵一樣靠著雙手自己掙出個店面來。

但馮鈺還在京城,她和二老肯定是放心不下的。

所以商量過後,葛家老夫妻兩個先回寒山鎮變賣攤位,然後收拾家當過來,全家就在京城定居了。

京城這地方確實什麽都貴,葛家老夫妻省吃儉用攢了一輩子的家底,加上那還沒到手的幾十兩攤位費,也遠不夠在京城開個小店的。

父母年紀大了,葛珠兒也不是那種靠他們養的人,就決定在他們再過來前,先找份活計做著。

顧茵就立刻遞出了橄欖枝,聘用葛珠兒作了輕食雅舍的副掌櫃。

別看秦氏那麽看不上葛珠兒這兒媳婦,其實葛珠兒已經比一般的人優秀的太多。

她本身就廚藝頗好,且十分聰慧通透,做事也是有條不紊,不驕不躁。

而且前頭鬧出過英國公府嚼舌根的流言,葛珠兒到來後,她並不以自己的過去為恥,大大方方的並不掩藏。

富貴人家的夫人消息靈通,稍微一打聽就知道她就是那位傳聞中被編排了的前國公夫人。

她如今在食為天做工,和顧茵好得像一個人似的,那流言自然不攻而破,再沒人擔心在雅舍裏說的話被傳出去。

顧茵倒不是讓葛珠兒來攻破什麽傳言的,是真心愛才惜才。

從前三樓的甜品一直是顧茵做了後,教授給酒樓裏其他廚子。

但這些甜品點心之類的東西,雖不需要頂好的廚藝,卻十分考究人心思的細致程度。

周掌櫃和其他兩個廚子都是粗人,做出來的甜品和顧茵做的相比,總是差了那麽點意思。

葛珠兒來了之後,顧茵只要稍微一教,她不要多久就能學會不算,還很能融匯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