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6頁)

即便是當年爹娘要給她招贅,也和她開誠布公談了,說至多給出三分之一的家產給她們夫婦,兩個哥哥的也不可能少了去。

王氏是真的想不通,小時候家裏三兄妹也是很和睦的,大哥經常買些小玩意兒來給她玩的,二哥經常說些玩笑話逗弄她。

怎麽就恨她恨到這個地步呢?

王氏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哭過一場後情緒也平復下來了,不好意思躲到自己屋裏洗臉去了。

顧茵耐心地聽她說完,並不覺得厭煩,而是想起了別的。

一件她想了許久,卻一直想不明白的事。

誠如王氏所說,為什麽呢?

自家婆婆一開始回到寒山鎮,當時連她自己都忘了老宅的事,王家就已經開始對付她了。

後來她也只是分了二十兩銀子出來,對常人來說不算一筆小錢,但對開著望月樓的大房和並不落於下風的二房來說,這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遠不會傷筋動骨。

這次竟然不惜做下犯法的勾當,若是她沒有猜出馮家媳婦是被人指使,讓顧野去跟蹤她,而是像自家婆婆那樣只全身心想著去和冒牌貨打擂台,怕是再過上幾個月,自家這招牌口碑就砸了。

若她想的沒錯,再過不久,王家就會安排人上演吃出了毛病、要找人算賬的把戲。

知道的情況的可能會猜著對方買到了假貨,但只要對方咬死了是吃“文老太爺”粥的毛病,他也忘了具體吃的哪家,到時候再鬧一鬧,自家更是要一地雞毛。

生意黃了,招牌砸了是一遭,怕還是要把文老太爺得罪了——當然以顧茵和文老太爺現在的交情,文老太爺肯定是會站在她這邊,還會伸以援手。

但外人不知道他們這層關系,只知道她在文家打過短工,和文家的廚子是師徒。

文老太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打過短工的廚娘用作吃食起名,可以不在意。但若是鬧得一地雞毛,他老人家享了一輩子的清名,能受得了這個?

總的來說,王家此番不只是要攪黃自家的生意,更要讓她們見惡於文老太爺。

到底是個什麽目的呢?值得他們這樣籌劃。

而且這也太巧了,趙廚子和馮家媳婦幹那黑心勾當不是一天兩天了,只要是被她查出他們串通,自然會查到他們從前犯得事兒。趙氏可能目光短淺,王大富能請周掌櫃管理望月樓,把生意做的那麽紅火,顯然還是有些頭腦的,他怎麽就還敢讓馮家媳婦來做這個事兒?

應該是如他所說,他並不知道廚余的事兒,而馮家媳婦這個人選,多半還是旁人給他出的主意。

給他出主意的人是只知道馮家媳婦和自家有矛盾,所以選了她,還是連她買廚余的事兒也知道,連著把王家大房也給設計進去了?

顧茵有些煩躁地掐了掐眉心,一審給的消息實在太少,只能希望二審能問出更多。

…………

王家老宅這裏,王大富和趙氏被銬走以後,大房的人就慌得像個無頭蒼蠅。

兩對老夫妻籌劃見不得光的事又不會和小輩們說,他們連發生了什麽都不知道,只聽人傳自家酒樓賣廚余給人吃,還組織了人去碼頭上攪和他們姑母的生意,自然是六神無主。

這個時候,王大貴站了出來,他先安撫了侄子和侄媳婦,又握拳痛心道:“大哥大嫂老實做生意一輩子,這次一定是被人陷害!你們莫要慌張,咱們去請州府最好的狀師,一定洗清他們的罪名!”

王大富是有兩個兒子的,但是都不成事兒,鎮日裏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所以趙氏她們才寄希望於孫子輩,希望幾個小的能讀書出人頭地。

果然王大貴這話一出,兩個侄子像吃了一個定心丸。

一個道:“二叔說的是,爹娘都不是那等人,經營著自家大酒樓,怎麽可能在意那些蠅頭小利,又怎麽可能去害自家人?”

另一個道:“就是,姑母雖然和咱家不來往了,但到底是血親,她做小買賣又不礙著咱家什麽,爹娘何至於犯法害他們?必然是被人陷害!”

看著兩個侄子義憤填膺的,王大貴忍不住翹了翹嘴角,但隨即他又正色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眼下不是爭這些的時候。如今縣太爺已經把大哥大嫂收押,大牢裏是什麽樣咱們都不知道。但進去不死也得脫層皮,他們這個年紀如何受得住呢?咱們還是趕緊湊湊銀錢去請狀師!萬一定下罪來,可就來不及了!”

說著王大貴又慚愧道:“事情發生得匆忙,剛開年我那些生意都支出去不少銀錢,我們二房只湊出了一百兩銀子。”

一百兩銀子請個本地大狀絕對綽綽有余,但是要去州府請大狀師,又是這麽緊急的档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大房兩個兒子也自己湊錢,不過他們日常就是吃喝玩樂,只從爹娘那裏領著月錢,加上趙氏手緊,自然也不剩下什麽銀錢。他們再去向自己的狐朋狗友借,對方聽說他們爹娘讓抓了,望月樓都讓人封了,躲還來不及,自然不會有銀錢借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