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4頁)

“嬸子別操心,我娘是真心喜歡他。”

她們說著話,顧野已經托著兩枚銅錢進了攤档,獻寶似的捧給王氏看。

他還沒忘了壓歲錢要交給王氏呢!

“奶不要,自己拿著買飴糖吃。”王氏正在給人裝包子,就用手肘把小崽子又推出來。

顧野又蹦蹦跳跳地跑到顧茵面前,笑著問她:“娘,我吃?”

“去吧,自己認得路回來吧?”

他忙不叠點頭,然後一溜煙跑走了。

葛大嬸看完了一整個過程,總算是放下心來,又接著同顧茵道:“往後要是遇到什麽困難,盡管開口。”

顧茵謝過她的好意,兩人說了會兒話後,葛大嬸便回去了。

沒多會兒,顧野拿著兩串糖葫蘆回來了。

一串他已經吃上,另一串他先遞給顧茵,又遞給王氏,她們倆自然都不吃,他就讓王氏幫著他放起來。看王氏把那串糖葫蘆插放好了,他才又去了顧茵身邊。

顧茵帶著他在碼頭上逛了一圈,讓他給其他幫助過他的人家都拜了個晚年。

凡是認得這小孩的,再見他就沒有不驚奇的,先是變著法兒誇他,又各種好話去誇收養他的顧茵。

顧茵聽得臉都紅了,倒是顧野一直表現得坦坦蕩蕩的——他覺得大家沒說錯啊,他就是這麽好,這麽討人喜歡,他娘也確實人美心善,像天上的仙女兒!可惜他現在會說的話還不多,不然一定說更好聽的話去誇他娘!

一通拜下來,顧野的小荷包裏多了十文錢。他來回數了好多遍,眼睛都笑成了個小月牙兒。

下午晌回到家裏,王氏還看他寶貝地捧著個小荷包,好笑道:“看看這小財迷的樣兒,說不是你生的怕是沒人相信!”

顧茵正在笑眯眯地數這天賺的銅錢呢,聞言立刻摸了摸臉,說:“我哪兒有啊?”

王氏笑過一陣,問顧茵這天的進項如何。

過年前他們每天能賺一百三十文左右,這天換成了皮蛋瘦肉粥,雖擱了皮蛋和瘦肉,但在一大鍋粥湯裏並不會放很多,主要是提味,利頭是稍微厚了一些的,照理說應該多賺一些。

不過可惜的是皮蛋的賣相不好,很多人和一開始的王氏一樣難以接受,所以總利潤和之前差不多。

但顧茵並不心慌,本來推出新品就是個更新換代的過程,第一天能賣出這個數目,後頭生意肯定是會越來越好的。

王氏聽她算了一通賬,可惜道:“你那粥是真的好吃,我這輩子沒吃過這種味道的粥。別說是兩文錢,三文五文也使得,就是碼頭上的人沒啥見識,看著賣相不好,又貴一文錢就猶豫了……要是咱們有個鋪子就好了。”

開鋪子招待的客人和碼頭上的人層次不同,接受度自然會高一些。

而且顧茵這手藝是文老太爺都認可的,王氏越發覺得不該讓她在碼頭上風吹日曬的。

尤其是她的皮膚是真的嫩,冬日裏的凍瘡好不容易沒了,今天日頭好,她曬半上午就曬紅了臉,也不知道到了夏天怎麽熬。

“早知道還是讓武安晚一年再念,那二十兩留著盡夠盤市口不錯的小鋪子了。”

“能拜入文大老爺門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兒!娘還想那些幹什麽?”顧茵把銅錢攏到錢箱裏,“沒事兒,咱們一個月最少賺三兩,生活上再儉省一點,開店也就是這半年的事兒。”

後頭王氏出去采買食材,本想讓顧茵歇著,但她想著答應第二天給老太爺做鮮蝦餛飩,就跟著一道去了。

可惜的是到了集市上,市面上只有剛抓上來的河蝦。

初春時節,那河蝦不僅價格貴,個頭也小,距離顧茵想的那種一口一個的飽滿蝦仁差距還挺大。

顧茵買了小半斤,琢磨著估計得多花些心思,才能做出讓老太爺滿意的蝦肉餛飩。

一路琢磨到王氏買完其他東西,顧茵又去割了一斤不帶半點肥肉的豬後腿肉和一小袋子紅薯粉。

她準備做一道燕皮鮮蝦餛飩。

所謂燕皮,就是用肉茸和紅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稱肉燕皮。

它需要把豬肉捶打成肉泥,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止,顧茵和王氏輪流捶打,足足捶打了一個時辰。

而且加多少紅薯粉也很講究,稍微掌握不好比例,肉皮就會不成型。

不過顧茵的手比食物秤還準,不一會兒工夫,肉泥和紅薯粉就混合成了一個粉色的面團。

得了面團,再用擀面杖把面團擀成薄皮,用菜刀切成餛飩皮形狀,一斤豬肉也只做出了二十來張餛飩皮。

因為捶打肉泥花費了太多工夫,餛飩皮擀完武安也下學回來了。

他挎著個前兒個王氏給他臨時縫制的小書袋,興高采烈地回了家。

王氏奇怪道:“你怎麽自個兒回來了?不是說好等娘去接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