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5頁)

“小娘子看著那麽年輕原來已經有孩子了。”

老太爺說不是啊,“那孩子叫武安,武應該是她夫家的姓。”

文大老爺失聲喊道:“她夫家的孩子能隨她去?”

老太爺掏了掏耳朵,“喊啥?你爹沒聾呢!我又沒強逼你把人收下,只是給那孩子一個機會。你前頭沒少跟著我吃喝吧?人丫頭是來給我一個人當廚娘的,照理說只要照顧我的吃食。人家還給你做那麽些,也沒多收工錢,你給人孩子一個機會咋了?”

文大老爺聲音又低了下去,“那好吧。”

這天中午前,顧茵把武安和顧野一起領過來了。

本來她只是要帶武安過來的,但這倆孩子連成串都連習慣了,形影不離的。

她把武安領走後,顧野就一直遠遠地跟著他們。

她也不好把他撇下,只好一起帶過來了。

“兩個都是你家的孩子?”

顧茵說不是,介紹道:“大一些的是我小叔子,叫武安,還有兩個月不到就六歲了。小一些的叫顧野,跟我姓,是我的孩子。兩個小孩在家形影不離,就只好一起帶過來了。”

老太爺聞言就先去看顧野,想著就算大的不成,這小的看著怪機靈的,肯定能隨他娘了吧?

可惜讓老太爺失望的是,小顧野雖然生的白凈秀氣,一雙眼睛亮晶晶的很是機靈,被老太爺從頭到腳的打量了一番,他也絲毫不怯場。可惜一問之下,才發現他連基本的應答都不會。

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老太爺把顧茵招到跟前,壓低聲音問她是怎麽回事,總不會這麽大的孩子還不會說話。

顧茵就把小顧野的來歷輕聲解釋給了老太爺聽。

老太爺聽完點了點頭,說:“原來是這樣,那也不急,這孩子看著機靈。來日方長,可堪教化。”

然後就輪到武安了,他性子靦腆,驟然被帶到了陌生的環境,又見到了生人,他下意識地要往顧茵身後躲。

顧茵就蹲下身同他道:“武安別怕,這個老爺爺人很好的,嫂嫂這段時間就是在他家做工。過年的時候老爺爺還給了嫂嫂好大一個紅封,嫂嫂給你們都買新衣裳了,還記得不?”

武安自然是記得的,新衣裳他愛惜地穿了一整個過年,可惜這兩天天氣熱了,他娘說不適合穿襖子了,把那一身收起來了,說來年過年再穿。

而且武安還記得這段時間嫂嫂每天放工都會帶各種好吃的回家,都是東家,也就是眼前這個老爺爺給的。

果然他沒有那麽害怕了,松開了捏著顧茵裙擺的手,絞著雙手上前給老太爺請安。

“孩子性子有些靦腆,畢竟家裏只有我娘和我兩個,您老原諒則個。”顧茵幫著致歉。

老太爺不以為意地擺擺手,說不礙事。

畢竟雖然老話說三歲看八十,但其實性格這種東西是最會變的。

就像小時候的文家老二,那會兒長在父母膝下,雖然讀書上頭沒天賦,但也是機靈懂事。

後頭是當時還健在的文家二老覺得膝下空虛,去信想讓老太爺把孫子送回去住一段時間。

老太爺把兩個兒子都打包送回去了,結果就是老大雖然是長孫,卻因為性子太過木訥,鎮日裏就知道捧著書閉門不出。老二雖然小幾歲,卻是俏皮話不斷,日常就在二老膝下承歡,讓二老愛他愛得不行。

後頭過了幾個月,文老太爺把兩個孩子接回來。老大慶幸終於能回來好好讀書了,說去了幾個月,帶回去的書早就看完了。老二則懨懨的,回來後讀書越發定不下心,三天背不完一頁書,氣的老太爺打了他一頓板子。轉頭他自己去信給祖父祖母,說還想回寒山鎮去。

文家二老又來了信,先說舍不得老二,又說家裏的產業雖然在京城不算什麽,但到底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總要有人繼承。老二既然不會讀書,但腦子機靈活絡,回去繼承祖產不是正好?

老太爺和太夫人當然舍不得孩子,但是如老太爺這樣在外為官、父母又不肯離開老家的,確實都會送一個孩子回去代自己盡孝。

老二自己也願意,所以他們夫婦還是把孩子送回去了。

一開始是讓他每年在寒山鎮和京城各住半年的,但半年後他自己不願意回去,推出文家二老兩座大山,文老太爺也奈何他不得。

後頭等文老太爺發現老二長歪了的時候,想糾正過來已經來不及了。

一晃到現在,文家老二成了鉆進錢眼子裏出不來的文二老爺。

所以老太爺更相信環境能塑造人的性格。

說完話見完了禮,便到了考校的環節。

因為武安只年過三百千,文大老爺便讓他先都背過一遍。

這是武安的長項,所以他慢慢也放開了——

“人之初,性本善……”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