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4頁)

班主都從後台出來拱手求饒了,說:“老爺子我們這草台班子搭一次不容易,您老氣不順去其他地方撒,別斷了我們的生計啊!”

那老者瘦瘦小小的,嗓門卻不小,說:“你戲文亂唱還不許人說了?你這段必須給我改,改好了我把你整個戲班子都包下來,唱他一個月的,請鎮子上所有人看!”

王氏和許氏兩個都走到台前了,本是準備聯手把這鬧事的人拖下來的。

聽到這話兩人不約而同地站住了腳——乖乖這老爺子聽著口氣財大氣粗的,要是能白聽上一個月戲,好像也不賴?

那班主一開始雖然賠著笑臉,但心裏多少有幾分火氣。此時聽到這話倒是真的笑逐顏開,連忙道:“好好,都聽您的。等這一場唱完就改,您想怎麽改就怎麽改。”

本來到這裏這場鬧劇就該結束了。

但那老者還是不肯,堅持道:“不行,你現在立刻改,改成皇帝聽從了文臣的建議,痛改前非,從此成了一位明君!”

他要說旁的還好,這種改法班主卻不敢應——畢竟這昏君可是戲文裏的重要配角,若他不昏庸,怎麽顯得那兒媳婦可憐呢?而且照著這老者的意思,戲文的主角也換了個個兒,成了那皇帝了。

他們只是普通的草台班子,又沒那個能耐說臨時大改還能改的照樣好看。

“你這人懂不懂戲啊?!”王氏聽得耐不住了,“你要這麽改後頭還咋唱?”

老者說:“就唱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不行嗎?”

“這種誰要看啊?你白請我我都不看!”許氏跟著道。

而後王氏對許氏使了個眼色,兩人爬上戲台,一人架住那老者一條胳膊。

那矮個子老者頓時被架空,兩條短腿淩空來回倒騰。

“哪裏來的婦人,快把老夫放下!”

許氏和王氏充耳不聞,把他架下戲台子還不算,一直把他架出了人群。

顧茵和許青川見狀連忙帶著小武安跟了出去。

不過好在許氏和王氏都沒有為難那老人,把他帶出來之後就把他放下了地。

老者一面擺正頭上被碰歪的皮帽子,一面吹胡子瞪眼道:“你們這兩個老婦人把我架出來做甚?我還沒和班主說完話呢!”

許氏就道:“老爺子,我看您也年紀大了,別來回折騰了。您要是有錢,自己寫個話本子去讓人唱,愛怎麽唱怎麽唱。但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一年到頭見個戲班子不容易,好歹讓我們聽過一場。”

王氏也沒兇他,只跟著道:“就是,你愛聽什麽皇帝聖明河清海晏的,您自己請人倒騰去,別為難人家,也別難為我們這些戲迷。”

老者氣呼呼道:“你們這些人怎麽回事,這戲文影射到朝堂,被發落了可是大事!”

王氏和許氏都一頭霧水,戲文雖然是杜撰,但確實不能影射朝堂,從前就有過氣憤不平的書生寫了個戲本子說昏君寵幸宦官,擾亂超綱,然而還不等那戲排出來,就讓人告密到官府,一串子人都連帶著發落了。但是今兒個這出戲講的是昏君強娶良家小寡婦,又沒講什麽朝堂大事。

“難道那位最近真的強搶民女了?”王氏壓低了聲音問許氏。

許氏說沒聽說啊,又轉頭看向許青川。

許青川沉吟半晌,道:“這位老先生說的應該是皇上和文老大人那事?”

老者哼了一聲算是默認。

許青川便把月前皇帝和文老太爺的恩怨糾葛說與他們聽。不過這到底是京城發生的事,他也是偶然聽同窗提過,所以知道的也不多,只大概知道有這麽個事兒。

幾人聽完,許氏還是道:“皇帝摘大官烏紗帽這種事也不算太新鮮吧,那文老大人確實也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既是他提出的辭官,就不許讓人家允了嗎?老先生你太敏感哩!”

那邊廂戲台子鑼鼓又敲起來了,王氏心思已經不在這頭了,接話道:“就是,那戲裏的婆媳境況還跟我家相似呢,我也沒覺得唱的是我啊。您老別想那麽多。再說這戲又不是傳到了人文老大人耳朵裏。就算傳到了,說不定人家都沒您老人家這麽急呢!”

老者還要再說,卻突然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王氏和許氏都嚇了一跳,立刻異口同聲道:“我啥都沒幹啊!”

說完又立刻去把人擡了起來。

還是一樣一人架一條胳膊,把老者淩空架起,一路把他架到了附近的醫館。

而他們前腳剛走,文瑯提著大包小包的吃食過來了。

今天他好說歹說,總算以聽戲看熱鬧的名頭把他祖父“騙”了出來,想著他老人家可能一高興就有胃口了。

文老太爺也給大孫子面子,沒嫌棄看台簡陋,祖孫兩個撿了個位置坐了。

後頭戲唱到一半,附近來了一些賣小吃的攤販叫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