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個敢做一個敢……點)

唐思琪原本以為關於後母戊鼎的講解已經結束,沒想到講解員又給大家講了一個關於它出土的傳奇故事。

“後母戊鼎被發掘出土的時候是1939年,那時候正值抗戰時期,是由吳家村的一名村民吳培文從地底挖掘出來的。這只大鼎被發掘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只耳朵。”

大家一聽,又紛紛圍了過來,如今展出的時候明明兩只耳朵都齊全的,都很好奇後來發生了什麽。

“這位吳喜增帶著自己的兄弟把這只大鼎從地裏挖了出來,放在了自家院子裏。可是很快就走漏了風聲,日軍帶著隊伍進村了,幸虧吳家兄弟把鼎埋在自家院子裏,才讓日本人沒有得逞。後來日本人又來過幾次,均沒有找到這只鼎。”

故事講到這裏,所有人的拳頭都捏緊了,被日本人盯上的國寶,要怎麽保存的下來,而且還是這麽大一只鼎!

“期間有人想要出20萬大洋買下這只鼎,但是需要將鼎分割成小塊才能便於運輸,村民們嘗試過,最終只能卸下後母戊鼎的僅存的一只耳朵。大家覺得這是國寶,不應該進行損壞,所以又重新將鼎埋起來。可是日軍又來過幾次,吳培文想盡辦法跟日軍周旋,最後還自己出資買了個青銅鼎的贗品,這才終於騙過了日軍。日本人擡走了贗品,放過了吳培文,國寶這才逃過一劫。解放之後,吳培文將這只鼎重新從地裏挖出來,獻給了國家。”

“天啊,好險!”

“這個吳老先生太厲害了,還能想到買贗品騙過日軍的方法。”

“哇,這要是被日本人搶去了,估計現在就在日本的某個博物館裏或者某個私人藏家手裏,根本看不到了!”

“該死的日本鬼子!”

“吳老先生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要是日本人發現了,惱羞成怒肯定會殺他泄憤!”

“那這鼎上的兩只耳朵是什麽時候裝回去的?”

大家議論紛紛。

“這是八十年代,專家對鼎進行修復,重新鑄了一只耳朵,將缺失的兩只耳朵都裝了上去,所以這才有大家看到的完整的後母戊鼎。”

聽完這個故事,唐思琪感慨萬千,如果沒有民間各方人士的保護,這些文物在戰亂年間還不知道要流失多少。

每一件文物保存到今天都是極其不易的。

大家剛剛看完了後母戊鼎,還沉浸在國之重器帶來的震撼當中,緊接著馬上又是另一件國寶:四羊方尊。

這件國寶依舊是大家熟悉到不行的,就算不知道它的來歷和歷史價值,一看那羊頭上卷卷的角便知道是它,這同樣是被編入中小學教材的國寶。而且在評選中國十大國寶時,四羊方尊排名第三。

據說四羊方尊同樣擁有極其傳奇的故事,在戰亂時期幾經輾轉,經歷了長沙大火,還在轉運過程中遇到了日軍轟炸,被炸成了碎片,而建國初期對四羊方尊進行修復的時候發現無論如何都還缺一塊殘片,幾經尋找,才終於找到了最初挖掘它的人,原來是那人留下了一小塊殘片留作紀念。

終於尋回全部殘片,專家對它進行了修復,才有如今看到的模樣。

才剛感慨過商周、春秋時期的青銅器之精美,很快又被東漢時期的陶俑迷住。

出土於四川成都附近的擊鼓說唱俑,也是曾經出現在教科書中的文物。

它聳著肩,高高舉起一只手,另一只手腋下夾著一面鼓,似乎下一秒鐘就要擊打鼓面。由於眉飛色舞,它額頭上都有很深的擡頭紋,將細節都刻畫的極為逼真。

這陶俑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它的面部表情,咧嘴笑著,表情詼諧,讓人見了也忍不住跟著它笑,而它的動作也是手舞足蹈,讓人感覺面前就是那個說唱的小人,下一秒鐘它就能在你面前跳起來,簡直太神奇了。

幾人在國家博物館的古代陳列區足足逛了四個小時才出來,裏面的國寶和精品實在是太多了,很多文物都必須仔細看。

逛完古代陳列區,唐思琪又去逛了逛古代服飾展的展館,拍了不少圖片作為素材,她最近正需要這個呢,拍完便跟青旅的小夥伴準備回去。

她們本來就起得早,此時已經精疲力盡了,便決定先回去,改天有空再來,臨走的時候,張天意拉住了唐思琪:“哎,你不是要集齊網紅雪糕嗎?這裏也有。”

哇,真沒想到,國家博物館也這麽接地氣。

兩人來到售賣雪糕的地方,這裏可以買到兩款雪糕,一款是巧克力口味的“擊鼓說唱俑”,另一款是抹茶口味的“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唐思琪剛剛看過兩支雪糕的本尊,更喜歡“擊鼓說唱俑”,張天意不喜歡巧克力,則選了抹茶口味的。

“哇,有種吃文物的感覺,好神奇。”

“哈哈,是啊,而且你看,你吃的是青銅器,也是綠色的,我吃的是陶俑,跟原物一樣,也是棕色的,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