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唐朝公主的哥哥(第2/3頁)

再過不久就是科舉考試了,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這個世界雖然與唐朝正史有許多的不同之處,但科舉制度卻是差不多的。

“你說你想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你確定嗎?”李世民上下打量著他這個兒子,已經十四歲了,身為大唐太子,已經開始接觸朝政了。

“不只是我,我還想要讓永河,清雲一起。”姜巖說道。

這話更令李世民驚訝了,如果說只有姜巖自己去參加科舉可以說是為了增長見聞,同時也能夠考驗自己的能力,那永河和清雲去幹什麽?

“這兒就只有我們倆個人,你和父皇說實話,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沒有怎麽想啊,就只是想著身在皇家,不管男兒還是女兒都要比旁人更加優秀才行。”他的確什麽都沒想,現在想那些事情還為時尚早,就只是提了一個小意見而已。

李世民倒是沒有覺得姜巖說的有問題,身在皇家無論男女都是從小接受高端教育,自然是要比尋常人家兒女更加優秀一些。

“永河只有十歲,清雲也才九歲而已,你先去,明年再讓她們參加也是一樣的。”李世民沒有別的想法,只是覺得永河和清雲年紀還太小,去的話如果沒有答好,他這個做父皇的臉面也沒地兒放了。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姜巖也不怕李世民言而無信,反正他是會記著的。

三日之後,李世民命人去佛寺把永河接了回來,並且親自安排了先生教授她和清雲。

至於三公主昭陽只有七歲,四公主五公主只有六歲,六公主還不到半歲,她們都還不著急。

對於姜巖的能力李世民還是很有自信的,作為他唯一的皇子,從小就是很多個先生教的,文韜武略,治國之道都有學習,並且表現的還都很好。

與此同時,在佛寺當中的長孫皇後也聽說這件事情了,她離宮多年,但到底還是有些根基的,對於皇宮發生的事情她只要想知道就能夠知道。

姜巖這麽做她不知道是因為什麽,但她知道她這個兒子不是傻子,這幾年開始接觸朝政,更是展現了非凡的一面,現在既然敢提出來去參加科舉考試,那就一定有十足的把握,斷然不會是一步壞棋的。

“娘娘無須為太子殿下擔憂,殿下已經長大了,都可以為陛下分憂朝政了。”雯煙遞過來一杯茶說道。

長孫皇後點點頭,隨後一聲嘆息,“都是我身體不好,以至於巖兒已經十四了,還沒有商議親事。”

“太子殿下神采非凡,長安城裏的姑娘哪個不是爭著搶著想要得到殿下青睞的,娘娘無須擔憂。”雯煙安慰道。

長孫皇後卻不能就這麽放心下來,按照大師當年所說,她還要在佛寺裏面呆四年多的時間,到那上她兒子已經十八了。

想了想,長孫皇後寫信給李世民,和他一起商議此事。

姜巖還不知道他的婚事就要定下來了,現在他一心都在忙著科舉考試的事情。

他準備秘密的去參加科舉考試,避免引起轟動,等成績出來了之後再公布身份就是了。

除了姜巖之外,李世民還找了好幾個宗族裏的人,男子女子各有三人,都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最本質就是從民間選拔人才,不讓朝中官職都落入世家大族之人的手中,是現在世家弟子當中有人參加,當那些學子考的比他們好的時候,能夠更大的激發那些學子們來參加科舉的信心。

所以李世民只是在開考之前十日通知了那些宗族子女,至於他們能否通過考試,考的怎麽樣,那就只有看他們平時的積累了。

姜巖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也不理會他們能否通過,他是對答如流,寫文章的時候下筆如有神,歡歡喜喜的完成了試題。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剛剛出了考院之後,李世民身邊的人便來叫他,將他帶到了勤政殿,所看到的就是李世民面前放著一堆的畫卷,郭太妃和韋貴妃也在,正一臉笑意的看著他,讓姜巖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今日朕找你來,是為了你的婚姻大事。”李世民在姜巖進來之後便開門見山的說道,“你母後因病身居佛寺多年,但依舊掛心於你的婚姻大事,朕便找來了郭太妃和韋貴妃,從世家女兒當中挑了一些優秀的,你也來看看,喜歡哪個自己去和郭太妃說,請她為你安排。”

姜巖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竟然會來的這麽突然,這麽快速,他才只有十四歲啊,就讓他娶媳婦兒?

“父皇,兒臣尚且年幼,此事不妨延後兩年再議?”他不是拒絕娶親,事實上在這一次次穿越小世界的時候他也是娶過親的,只是他對於娶親沒什麽興趣,能托一時是一時。

然而很顯然,在場的所有人都把他的推辭當成了不好意思,韋貴妃笑著說道:“陛下只是讓殿下先看看,就算立馬定下來,太子大婚籌備各種事宜沒個一年半載的也成不了,各種事情加起來,成親怎麽著也要兩年之後,只不過現在定下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