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姚金玲的哥哥(第3/3頁)

姜巖喝了口酒,說道:“剛剛我去見了萬將軍,皇上的計劃你也知道了吧。”

高顯揚點點頭,他的確是知道的了,並且皇上在籌謀的時候他就在身邊,“姚兄,你說過不要和皇上做朋友,皇上也許是感覺到你的態度,所以此事才沒有和你商議的。”

“除掉奸佞,這是國事,並非朋友之間的私事啊,皇上的命令我會服從,並且一定會完成的。”姜巖看向高顯揚勾唇一笑,“所以你不要擔心,也請皇上不要多想,這時候最要緊的是一致對外。”

“姚兄,我.日日跟在皇上身邊,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很看重你,和我說了很多你們在寺廟的事情,你們也算是相識於微時,現在一個做了皇上一個做了臣子,都算是如願以償了,怎麽反倒是不如以往了呢?”

高顯揚想不明白,在兩個人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都可以互相幫助,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卻要分道揚鑣了,這是什麽道理。

姜巖不得不感嘆,高顯揚和劉三好真的很相配,兩個人都不願意去揣測人性,對任何人都願意往好的一面去想,這是他永遠都做不到的。

他活的時間太長了,見識過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注定了就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李怡做了皇帝,他是手握兵權的將軍。

現在有馬元贄在前面呢,等到有朝一日馬元贄被除掉了,萬劍峰年事已高,他手上的權利僅次於皇上,皇上會不會去揣度他的心思?

也許現在李怡根本沒有往那方面去想,只想要把他當成無話不說的朋友,可往後誰又能保證?皇上可是天底下權利最大的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與其那時候君臣互相猜忌,朋友之間成了塑料情誼彼此傷懷,還不如現在就不那麽親近,只做君臣,只談國事。

當然了,這只是姜巖一個人的想法而已,高顯揚心性良善,和李怡交心,成為朋友,那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高顯揚知道他勸不動姜巖了,無奈只能離去。

臨走之前,姜巖寫了封信,請他明日帶進宮去給姚金玲,他被貶謫了,姚金玲一定擔心,把實情告訴她,也好讓她安心一些。

只是姜巖並沒有和她說具體的計劃,只說一切都是計謀,他不會有危險的讓她安心便是。

翌日,以萬劍峰為首的一行人上奏,指姜巖以權謀私要求上交軍權,姜巖拒不肯上交,便又多了一條罪狀。

而為了避免馬元贄懷疑,李怡還是做出來一副維護姜巖的模樣,讓他帶兵前往匈奴,即刻動身。

朝中改朝換代,匈奴邊境不安寧,馬元贄對此沒有提出反對,一來知道有李怡在,他肯定要不了姜巖的命,還不如上戰場說不定能讓他喪命。

二來他扶持小皇子登基的話,也需要匈奴安定,讓姜巖去也好,並且長安距離匈奴千裏迢迢,路上再遇到什麽‘不可避免’的艱難險阻。

一來一回怎麽著也得一年,到那時候賢妃已經誕下皇子,等他回來一切塵埃落定,他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是無濟於事了。

可是馬元贄忘了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在軍中五六年了,還是有一些心腹的,在帶領著一行人到了匈奴邊境之後,他便秘密離開了。

囑咐副將這場仗不用打的太快,慢慢的打,照著一年有余來磨蹭,馬元贄不想在他掌握了大權之後還要受匈奴騷擾,軍餉方面是不缺的,沒有後顧之憂。

待姜巖再次回到長安,距離他離開已經過去四個月了,賢妃娘娘有孕六個月,馬元贄最近正在秘密的訓練他的神武軍。

至於宮中的內侍監,他當然也是想要訓練的,但無奈真的要訓練有素,動作聲響一定很大,他現在也沒那麽多心思去找理由,索性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神武軍上。

姜巖在長安秘密留下來,住處就是萬劍峰家中,之所以不去高顯揚那裏,是因為眾所周知他是戰隊皇上的,馬元贄一定在他家附近有所注意。

而萬劍峰則不同,孫家碧不在了,但萬劍峰表面上還是聽後馬元贄差遣的,兩個人並沒有真正的撕破臉,馬元贄還是很信任他的。

尚宮局內,阮翠雲來到劉三好房間,只看到姚金玲在畫著首飾圖樣,“金玲,三好不在嗎?”

“三好被鐘尚宮找去了,還沒有回來呢,阮司設找她有事兒嗎?”姚金玲給阮翠雲倒了杯茶。

自從蔡尚宮出宮之後,司制房司制的鐘雪霞成了新任尚宮。

“也不是什麽大事兒,就是和她商量一下賢妃壽辰之時送賀禮的事情。”阮翠雲隨口說道,目光落到姚金玲所畫的圖案上。

剛剛描繪出來一個輪廓,還沒有具體上色呢,但還是能夠看出來是別出心裁的,比從前所畫的圖樣長進了不少,有些內涵在裏面了,不似此前就只是一些漂亮的元素雜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