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瀟湘妃子的哥哥(第4/7頁)

一篇七言不僅完整的背誦下來,還對這首詩做了解釋,林如海聽的連連點頭,十分滿意。

“玨兒比為父幼時聰慧許多,將來參加科舉定然能夠比父親強上許多。”林如海看著姜巖,雙眸當中滿是欣慰。

姜巖也只是一笑,不多說什麽,他對於未來還沒有規劃呢,是做個閑散之人還是為官入仕,還都是未知之數呢,不過在父母面前彰顯聰慧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沒有哪個父母不想看到聰明機敏的孩子。

姜巖特意傍晚就纏著林如海出門,到了定好酒樓的時候天才剛剛擦黑。

元宵節,街上燈火通明,中秋節街上有許多賣燈籠的,現在不止有賣燈籠的,還有很多猜燈謎的攤子,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人頭攢動,才讓人販子能夠掩人耳目,將小孩子拐走。

“爹爹,我想去買燈籠。”

“去吧,讓林橋跟著你,不要跑遠了,不然一會兒有表演從樓下走過你可就看不到了。”

姜巖笑著,和林如海的身邊跟著的小廝林橋一起去樓下,距離酒樓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賣燈籠的小攤子。

看著這些形狀各異,但都象征著美好祝願的燈籠,姜巖默默嘆了口氣,人們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可偏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就好像現在街上這些美好和諧的氛圍下,說不定就隱藏著讓好端端家庭支離破碎的拐子。

“林橋,我記得甄家距離這裏只有兩條巷子,我們先去給英蓮妹妹送去一盞燈籠再回來吧。”

“那我抱著少爺,走的快一些。”林橋想了一下說道。

姜巖點頭同意,林橋一米八以上的個子,他這兩條小短腿倒騰的再快也不如他邁的步子大,提上一盞上面畫著山水的燈籠被林橋抱著往甄家去。

提前出門就是算好了時間的,姜巖來到甄家的時候他們還沒出去呢。

“甄伯父,我爹娘和妹妹今日都出來了,我可以帶著英蓮妹妹過去一起玩兒嗎?”把人放在自己銀皮子地下,應該就不會被拐子拐走了。

甄士隱和封夫人擔心英蓮會給林如海夫妻添麻煩,畢竟人家一家人出來玩,還要照顧別人家的小孩子實在是不方便。

姜巖卻十分認真的對英蓮說:“黛玉又長大了一些,已經會叫爹娘了,你想不想看看?”

之前英蓮和封夫人一起去林家,也是見過黛玉的,對黛玉很是喜歡,現在又聽姜巖這麽說,立馬苛求的看著父母。

年過半百才只有這麽一個女兒,甄士隱夫婦自然是受不了她的這種目光了,於是便同意姜巖將她帶去,明日再去林家道謝就是了。

也正是因為姜巖這個舉動,導致英蓮並沒有被拐走,甄家沒有所有人出去找她,在葫蘆廟剛剛發現著火的時候甄家人幫助滅火。

葫蘆廟被燒的破敗了,但甄家的損失並不嚴重。

當甄家穩定下來到林府道謝的時候封夫人還對這場大火膽戰心驚,這次來便是和賈敏辭行的,甄士隱想著一家人去莊子上住一段時間。

之後的幾年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所有農戶的莊家收成都不好,甄家的自然也不例外,但因為甄家尚且有一些家底,故而並沒有落得要去嶽父家中過活的日子。

三年大災過後,農戶的日子好過了一些,但繁重的稅收依舊讓他們收入微薄,勉強度日罷了。

轉眼間,黛玉已經五歲了,可以說是被嬌養著長大的,賈敏身體安好,怎麽看都不像是不久於人世的樣子。

直到林如海的調令下來,任揚州巡鹽禦史,而就在他們一家人動身前往揚州之前,姜巖參加了院試考試,成功的從童生升級到了秀才。

十歲的秀才,可以說是很厲害了,林如海和賈敏對於這個結果表示都很滿意。

黛玉年歲還小,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但父母都開心了,她也跟著開心誇他:“哥哥好厲害,我就知道哥哥是最厲害的。”

童聲童氣的說著,一雙眼睛閃爍著光芒,姜巖想起一事,一本正經的對她說道:“那黛玉可知道哥哥做了什麽?”

黛玉很是誠實的搖搖頭,姜巖同她仔細的講:“哥哥去參加了一場考試,這場考試和平時先生對哥哥的考教不同,而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試。”

“有多重要?”黛玉懵懂的問道。

“非常重要,如果哥哥之後去參加的考試還會這般順利的話就可以像爹爹一樣做官,到那時候就可以保護黛玉,也可以為百姓做事情,幫助很多很多人,黛玉說是不是很重要。”

黛玉十分聰慧,再加上爹娘從小就教育她要溫良恭儉讓,現在聽說是幫助很多很多人,還可以保護家裏人,那這應該就是很重要的考試了。

“那哥哥你以後要更加用力才是,等玉兒長大之後也要去參加考試,也要保護爹娘哥哥,幫助很多很多人。”黛玉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