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夜空中閃爍著的聖賢,那是我們的祖先(第2/6頁)

馬服學派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俗易懂,子為了讓天下人可以聽懂自己的學說,用了很多通俗的詞匯,“天下人都是一家人”,“一個人的尊卑體現在他的行為上”,這些東西在其他聖賢的書籍裏可不會如此直白的寫出來,只有子是例外的。當他們來到趙地後,尤其如此。

這裏甚至還有一些老人,他們說起當初跟隨子作戰的事情,眼眸裏滿是光芒,有人看著他們痛哭,卻是想起了他們那已經逝世十年的馬服君。聽著子的傳說長大的孩子們,對子就更加崇拜,甚至不許任何人來評價他。

經過了數天的行路,眾人終於靠近了馬服城,這裏是子生長的地方,在近些年裏成為了邯鄲郡內的第二座大城,這裏已經看不出當初的馬服鄉邑的模樣,張良在書裏曾讀到的關於馬服的描述,跟如今是截然不同的。在城池門口,張良再次開口說道:“子生長在這裏,在後來,子曾回到這裏,想要定居在這裏,安度晚年。”

“不過,當子返回的時候,卻發現這裏已經不是他記憶裏的家鄉,他為此發出感慨:在外數十年,已經找不到家的方向了。我在子留下的對話裏,能看到子心裏非常的落寞,他很傷心,大概是因為他失去了那些美好記憶的寄托地……不過,他曾開心的對文信侯說:家鄉沒有了荒蕪的耕地,沒有絕望的需要拯救的百姓,我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子能征善戰,他卻非常的厭惡戰爭,子有仁愛的名望,天下人認為他是拯救者,可是他卻厭惡自己的這個名號,他寧願自己默默無名,也不願意百姓需要自己這樣的拯救者……天下人贊揚子的仁德,子非常的失望,他認為,善良仁義這本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堅守,不值得專門提出來。”

張良認真的說著,不只是他的弟子們,就是那些準備上前來盤問他們的士卒,都愣住了,論對子的了解,張良或許算得上是第一人,他一直都在鉆研著趙括,甚至理解趙括每一個階段的心理與思想活動。他這次帶著弟子們前來趙地,就是想要沿著趙括曾經走過的道路再走一遍,尋找更多自己被忽略的東西。

士卒們看向張良的眼神都有些不對,這些鎮守在馬服的士卒們,一下就聽出了對方說的子是什麽人,他們有些尊敬的朝著張良俯身行禮,然後詢問他們的來意,得知這些都是馬服學派的學者,前來聖人故地的時候,他們非常的開心,急忙讓開了道路,甚至自告奮勇的想要給他們帶路。

張良婉拒了他們的好意,帶著弟子們前往陵墓,祭拜先人。按著張良的話來說,他們都是子的弟子們,子的父母好友都是自己的長輩,應當前往祭拜。在這裏,有馬服君趙奢,聖人母,乃至子的那些好友們的陵墓,當初他們在邯鄲,就曾祭拜了藺相如,樂毅,田公,龐公,平原君等人。

張良甚至還一一為他們講解,“藺公起初是反對子來接替廉頗的,可是在真正見過他之後,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並且認為,可以拯救趙國的只有子,這是因為他在子的身上看出了他的仁義,他曾說,為了錢財而征戰的將軍比不上為了性命而戰的將軍,為了自己性命而戰的將軍比不上為了天下蒼生而戰的將軍。”

“這說的是將軍的意志啊,想要庇護天下人的意志,有什麽是可以擊潰他的呢?”

“子最初不願作戰,或許是因為不想殺人,又或許是害怕武安君……”聽到張良的話,有弟子驚訝地叫道:“子怎麽可能懼怕呢?子一生作戰,未嘗一敗,膽魄非凡,絕對不會懼怕武安君……”張良皺著眉頭,憤怒地說道:“我聽聞,子說:能夠戰勝自己心裏恐懼的人,可以被稱為勇士。”

“子曾上書,請求讓廉頗繼續擔任將軍,自己為他湊集糧食……親自拜訪平原君,甚至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又拜訪樂毅將軍,田公,這都是想要找到可以擊敗武安君的人啊,他當初不過二十歲出頭,武安君卻已經是天下聞名的將軍,他怎麽會不懼怕呢?懼怕並非是懦弱的行為,明明懼怕卻還願意出征,這才是真正的勇士!”

弟子們沒有再開口反駁了,張良又說了樂毅與田公的故事,張良說:“樂毅將軍對燕國的功勞很重,卻輕易的被忌憚最後被放逐,這讓樂毅將軍非常的悲觀,並且認為所有能征善戰的將軍都不會有好下場,他曾勸說子,希望子不要老是打勝仗。子戰功赫赫,果然,後來在趙國也因此被忌憚。”

“子有感樂毅將軍的事情,曾著一篇《樂毅論》,譴責類似燕王趙王這樣的行為,認為沒有容忍之心的君王遠比外敵更加可怕,像樂毅這樣的將軍不會被敵人擊敗,卻敗給了自己的君主……可以看出,子對這件事,也是深有同感……”張良又說起了君王與將軍的關系,以及君王該如何包容自己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