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

兩個人從無為而治開始爭吵,隨後又從哲學領域吵了起來,兩人都是堅定的認為人本,可是兩者的人本又有些不同,趙括相信人的力量,主張人的價值,認為一切制度和政策的制定都要以人為主來進行考慮,而刑法的處置對象也是以人為主,要以尊重你作為人的權力的基礎上進行審判之類的。

老人同樣是如此主張的,他吸收了荀子的自然沒有自己的想法,人要靠著自己來解決事情的主張,在此基礎上又延伸出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兩人的主要差異,則是來自於人和人類社會的不同看法。趙括認為人是社會的主體,一切社會活動都是人的活動,他訓斥老者的“減少人與人之間交流聯系使社會穩定”的說辭。

人類社會不是抽象的單個人的機械相加,而是由處於現實活動中、現實關系中的社會的人形成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人和社會的有機統一,是從總體上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觀點。離開這一基本觀點既無法理解人,也無法理解人類社會。

當然,這種的爭吵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兩人都是受益匪淺,趙括從老者那樸素的黃老思想裏,學到了不少的東西,老者的思想或許很原始很簡陋,可是這並非就是說他的思想裏沒有可取之處的,而趙括的思想雖然成熟,卻大多都是直接從後世借鑒而來的,缺少了中間的一些重要辯證過程。

他們從哲學領域一路談到了天文,日歷,在這些方面,趙括就有著碾壓性的優勢了,他能認真的給老者解釋各種不同的天文現象,以及大自然的活動之類。趙括說起了球體,引力,重力,乃至是月球,太陽等這個概念,老者那樸素的天文觀念不堪一擊,在這領域敗得一塌糊塗。

可是這還真的不能怪老者的見識短淺,在如今這個時代,能擡起頭來思索著宇宙的人,本身就是非凡的人,只是礙於科技水平的落後,老者更多的都是自己的猜想。趙括就當時給老人普及了一趟簡單的物理課,天文課。老人顯得有些激動,卻又格外的謙遜,低著頭來聽著趙括的那些解釋。

趙括的解釋似乎比他自己憑空猜想的要更加的合理。

一如當初的鄒子,老人認真的對趙括說:“我不知道您說的是不是對的,可是比起我所說的,還是您的解釋更加合理。”這已經是承認了趙括在天文領域的知識比自己要高。完全搞不清楚這情況的戈,只是傻笑著,君侯似乎贏了?當然,兩人從天文轉到其他領域的時候,就再次吵了起來。

“上下有別?三綱五常原來是你們這些人!呵!荒唐!可笑!!”趙括險些跳了起來,他怎麽也沒有想到,黃老學說還有如此一面,黃老學說是在道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跟真正的道家學說卻有很大的區別,而黃老學說裏一個重要的思想,那就是我們所謂的上下有別,王侯將相有種之類的屁話。

沒錯,儒家信奉禮儀,可是有很多人喜歡把臟水往儒家頭上扣,甚至將他們的思想稱為讓人變成奴隸。曾有人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來攻擊儒家,說他們是君王的奴隸。從根源上探討,孔子是說了君王有尊嚴,大臣要服從他,可是孔子從來沒有說大臣必須得愚忠!

孔子並不贊同臣對君的絕對效忠與服從,而是強調君臣各有義務,得相互尊重,君臣關系才可以維持下去,“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若不尊重臣,則臣大可不必效忠於君,大家只知道所謂的君君臣臣,卻不知道,君不君,則臣不臣。孔子又認為,君主雖然尊貴,卻必須接受道的約束。如果君主的行事違背了道,臣也可以解除君臣關系,違背自己的君王。

而隨後的孟子荀子這些人更加極端,尤其是孟子,直接就說出了君王不把你當人看,你就拿他當仇人來看這樣的話,荀子也是說出君臣各自有不同的職責,無論是誰,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要盡到自己的職責這樣的話。故而,如今的儒家可不會慣著君王,你要是不把他當人看,他就敢拔劍對準你。

這大概也是始皇帝受不了儒家的一個原因,皇帝希望天下都無條件的服從自己,哪裏能忍受這麽一幫子隨時準備將自己當作仇人的學者呢??而最推崇君王威嚴,認為大臣必須無條件服從君王的,卻是後來大家都很喜歡的法家……沒錯,就是商鞅這一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鼓吹者開始推廣的,他們認為大臣要無條件服從君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符合的應該是法家才對。

而除卻法家之外,同樣在意這一點的就是黃老學說。老人就固執的認為君王是沒有過錯的,君王的命令是天下都要服從的,而他提出這樣的思想,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從出發點來說,他是不希望地方出現動亂,不希望大臣叛亂,故而想要提高君王的威嚴來遏制天下的叛亂,維護中央集權,可他本身的制度又不利於中央集權……